今天,我们要用最真挚的情感,向这位天主的忠仆,为教会、为教友、为我们大家默默的付出、奉献一生的老神父致以最崇高的敬意和哀思。他的一生,是勤勉奋斗的一生,是经历了无数风雨,却从未停止牧灵福传脚步的一生。
先 修 班:长者服务(安老院)哲学一年班:青年服务(世青、青协)哲学二年班:医院服务(医院牧灵课程)神学一年班:堂区服务(慕道班)神学二年班:家庭服务(家庭及婚姻)神学三年班:社会服务(社会正义)牧 职
1、有福与富有有一位老教友告诉我:我们要做“有福的人”,不要做“富有的人”,因为富有的人不一定幸福。我非常敬佩她的智慧和信德。
最后,我想到了年轻人、病人、老人和新婚夫妇。今天的礼仪是为了纪念圣安东尼院长,修道生活的创始人之一。愿他的榜样鼓励你完全地接受福音。
答:因为依撒格年纪已老,眼睛失明,感觉自己将近死亡,想在临终前按照天主的旨意,把长子的祝福传给大儿子厄撒乌。依撒格喜欢吃厄撒乌打来的野味,所以特别吩咐他打猎做美味。问2:黎贝加是如何参与的?
我们临沂教区“索阅”“信德”,可以说是每年都在翻倍的增长,教区的神父非常重视“信德”,都高度赞扬“信德”;教友们也是非常喜欢“信德”,教区就有一位老教友亲自对我说:““信德”是一分救灵魂的报纸。”
已是古稀之年的高光斗神父给我读了几段圣经,并赠送我一本《圣教日课》,后来又将我引进圣堂,当着天主的面教我读天主经;之后又专门委托两位信德很高的老教友与我接近,并让一位灵修高深的老神父专为我一人讲道。
我当年修道,就是受到家乡老神父的感召,看到老神父德高望重的样子,我也立志作那样的人,要去作神父。
第一个难熬的学年结束后,一天苏神父的秘书突然来电说,苏神父已安排为我预订了一张从马尼拉到棉兰老岛三宝颜市和达沃市再到中部宿务市的往返机票。但他嘱咐我就住宿和行程自己直接联系当地华人教会或修会。
由于多年没有神长牧养照顾,长期没有弥撒、不能领受圣事以及过不上信仰团体生活,老教友逐步减少了,又没新教友的加入,也没有本土神职圣召出现,再加上昔日曾有大批当地教友逃港或移民境外,这样到了上个世纪80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