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2年发初愿,跟随本会修女从事诊所和传教的工作。1951年心福修女被迫返回原籍山西,先在自己的村庄开办诊所,受到当地百姓的尊敬爱戴。几年后修女被招收进入汾阳县二轻医院工作。
清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郎修士来华传教,随即入宫,成为宫廷画师,曾历任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并受到三朝皇帝的重用。他在华五十一年,为中西文化的交流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在当地传教事业青黄不接、后继乏人之际,这4位优秀的青年修生,毅然跟随耶稣,肩负起了传教救灵的重担,这是一件了不起的大事,值得我们热烈祝贺!
在我们的传统认识中,福传也就是传教——将耶稣基督救赎人类的奇迹告诉他人,使人认识天主,皈依而进入教会,成为基督大家庭中的一员,分享基督的旷世救恩。这是教友们对福传的最普遍认识。
与会人士在维罗纳要总结前几届会议的经验,准备为基督的救赎希望敞开大门,在教会传教使命的推动下提出今后的工作。那么,人们对这项会议有何期待呢?
教宗从主日福音谈起,论及我们与耶稣的关系和我们的见证,指出使徒传教生活的两个重要方面:我们与耶稣的关系远胜於其他任何关系;传教士不是传播自己,而是传播耶稣,藉着祂传播天父的爱。
步履神父,圣名耶肋米亚,1904年4月26日生于爱尔兰国科克城,1923年秋加入高隆邦会,1929年12月21日晋铎,次年即东渡来华传教,所到之地即为江西教区资溪县城(嵩市诸地),1946年冬调到南丰县潋注任本堂主任司铎
圣召牧灵、修道生培养以及司铎持续培育的三个阶段中,重要的是做一名传教门徒和牧人。门徒和传教是涉及所有受洗者的,而做牧人则是特别针对司铎圣职的。
信德网据亚洲新闻讯三十三岁的若望神父是继两位正在巴基斯坦传教的耶稣会士后的第三位耶稣会传教士。
诗歌内容引发司铎认真反思、巩固传教意识。印度尼西亚司铎们深受高科技的诱惑,日益展示出对手机的高度兴趣而不是玫瑰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