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告最后呼吁各国主教们和旅游牧灵负责人开发与人建立关系的网络,支持在经济上受到损失的人。“建立农村地区新的旅游路线,使尊重环境与支持当地旅游业相结合”。
而在这方面,亲爱的姐妹们,你们拥有贵修会会祖的绝佳典范,他教导了你们做慈善的撒玛黎雅人,虽然总是在旅途上,却乐意随时停下脚步来照料穷人、为生活所伤的人,包扎伤口并给予聆听,多多聆听,以治愈冷漠、治愈孤独
在纪念德肋撒修女的礼仪日当天,教宗邀请众基督徒说,“让我们心中带着德肋撒修女的笑容”,并将它“送给我们在生命旅途上遇见的人,尤其是那些受苦的人。这样,我们将能开启喜乐和希望的视野”。
她们一位长辈带她们乘火车和轮船,用了一个多星期的旅才到达。她于1961年8月2日宣发永愿。她家庭有四个姐妹和两个兄弟,他们都已年迈且仍然健在,依撒伯尔修女的妹妹阿罗蒂修女是仁爱会修女,目前在约旦。
这成长和成熟总是“在旅途上,在对话中,在关系中”。“因此,那些只关注眼前、只关注自己利益的人,快速而贪婪地攫取,就是‘全部和马上’获得一切,他们丢弃了天主行事的风格。”
无处不在处处都在的主,自然懂得照看他的子民,使他在人生的旅途中,时时心怀希望,处处可见春天。基督徒不以现世的物质器皿为目标,他只追寻“爱”,双目注视主。
相反地,教宗梦想中的传播「能够使我们成为众多弟兄姊妹旅途中的伙伴」,并且「在一个如此艰难的时代里能在他们心中重新点燃希望」。
关于在亚洲福传的议题,俞枢机强调,“众所周知,从一方面来说,福音融入文化,使之成为一片能发芽茁壮的沃土,并且宽仁地予以接纳;同时,福传对文化来说永远是一大挑战,它要在成长的旅途上加以净化和陪伴,使之更加符合天主的计划
希望引领我们教宗在文告的结尾处期勉信众在这旅途上要相信希望,“对天主和祂伟大的许诺、永生有信心”。谈到2025禧年的主题,即“希望的朝圣者”,教宗强调:“我们必须自问:我是否坚信天主宽恕我的罪过?
“我们需要成为善于倾听、以尊重的态度接纳年轻人的人,成为他们可信赖的睿智向导,随时准备帮助他们,并敏锐地察觉天主在他们旅途中的标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