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又说:“无论思想言行,对世事的判断,对他人的爱和服务,与他人的关系,还有,穿着装扮,这一切,他都应该从他属于天主和作为一个深刻的人的身份而获得先知性的力量。
意思是说,要了解非洲的气候、文化,不要判断跟我们不同的体系,而是需知道,与那体系接触,并分享一些事情的唯一方式是以他们的思维方式来考量,也就是真正的与那里的人对话。
妳们要冒险犯难,忠于自身的观点,也就是不以道德判断为先,却发挥传播的『想像力』,找机会播撒圣言的种子,诠释我们当代男女对天主和福音的饥渴。」
教宗答道:“这很简单:当你感觉到某些事,愿意做些什么,或有一个想法,判断某件事的时候,你都要问自己:这种感觉出于天主的神还是世界的神?”
祂不判断谴责,却予以医治,旨在施以宽恕。天主的慈悲正是如此。天主圣言是我们脚前的明灯。这一切都是圣神的化工!祂是天主的恩典,是天主本身。祂帮助我们成为自由的人,成为渴望并懂得去爱的人。
再者,教宗也鼓励媒体「帮助人群,尤其是青年,分辨善恶;培养健全的判断力,懂得以清晰又公正的事实为判断依据」;重视正义、社会和谐,并尊重我们共同家园,明白为之奋斗的重要性。
祝你平安,并非说你从此就再没有诱惑,而是愿你常用主的观点选择判断,反复克除私心杂念,竭力防御世俗香风毒雾污染,酷似数九寒冬的雪莲,即使在冷漠的处境依然昂首吐艳,也像荷塘水莲那样总是出污泥而不染。
教宗提出这个疑问后,表明「对那些不信的人下判断,是个没有意义的举动」。「我们是否关心并怜悯那些未曾感受到与耶稣相遇的喜乐的人,或者那些失去这份喜乐的人?」
因此,『关怀』并非下判断或带着先入为主的观念,不会疑神疑鬼、恐惧不安,却本着健康的实事求是态度,朴实无华,懂得应对处境和照顾人们,并且在亲近天主、在主内日臻成熟的道路上陪伴他们」。
它是慢慢学会以慈父的眼光看世上、看自己周围的人和事,而不是以自己的主观好恶做判断。信仰需要去爱、去宽恕、去放下心中的一切纠结。它是在人心灵深处为慈父保留着至高无上的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