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我意识到,如果我成为一名神父,服务他人并无私奉献自己,我的生活将会更加幸福。」他修读旅游管理之后,意识到了修道圣召,并进入了修院。「像我这样的年龄,别人已经从神学院毕业。」
教宗接着表示,这种对世俗的挂念、这种比他人更重要的切望是世俗的精神,谁若呼吸这种精神,他就是吸入“天主的仇敌”。耶稣在另一段经文中对门徒们说,“不随同我的,就是反对我”。在福音中没有“妥协”。
姑母的这种对待,在玛利亚身上发展成一种服从和尊重的意识,并使她能够感受到他人的痛苦。显然,磨难教导了玛利亚辨认出痛苦的价值,不是被动的接受它,而是把它奉献给天主。后来,一对没有子女的夫妇领养了玛利亚。
帕罗林提醒到,正如教宗方济各所说的,“世俗的和平迟早会结束,之后,你又不得不寻找另一个,而这和平往往是建立在他人的痛苦和对他人的剥削之上”。
教宗举了发生在年轻人间的霸凌行径的例子,“当一个人不愿了解自己的身份,反而轻视和攻击他人的身份时,就会产生霸凌行为。当攻击和霸凌事件发生在青年团体、学校和邻里之间时,我们看到了攻击者身份的困乏。
弟兄姐妹们,这点对我们也是重要的:如果我们参加了弥撒出来,刚到教堂门前,就说他人的是非,对所有人失去慈悲之情。千万不能这样做!说人坏话会摧毁心灵和灵魂。
我们若这样理解和实行,斋戒便帮助我们爱天主和爱近人,正如圣多玛斯所教导的,斋戒的行动帮助我们把注意力放在他人身上,视人如己。
最后,韩国主教强调教宗方济各到亚洲、到韩国来标志着巨大的希望、喜乐与和平;邀请我们所有人关怀他人、爱他人。
教宗在前往菲律宾访问途中,在航班上谈及巴黎早前发生的恐怖袭击,他指出捍卫言论自由是基本人权,但言论自由要有限制,而侮辱他人的宗教信仰,或拿别人的信仰开玩笑,就属于挑衅行为。
教宗基金会十分明智地将自己很大一部分的资源,用於青年司铎、男女会士和男女平信徒的培育,使得当地教会能早日实现自立自足,甚至能传递这种对他人慷慨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