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阅玛5:23-24)基督徒必须缔造和平,即使觉得自己受到不公义的对待和打击,仍然要致力于和平。吾主耶稣就是这样身体力行的。他等待门徒跟随他,在友爱的救赎中与他如此合作。
他们即使来自非常不同的环境,性格也大异其趣,但都表示深信信仰能够拓展前途,而在目前不同文化的相会,甚至是迫在眉睫的文化冲突中,基督信仰那股有助于缔造和平与重新治愈创伤的内在力量仍然生活在我们的人们心中,
神贫微小的人:这就是耶稣圣诞中的人物角色,过去如此,今天仍然一样;天主历史中的人物总是这些,他们是孜孜不倦缔造正义、爱与和平的天主王国的人。”
教宗说各国男女青年在澳大利亚这个年轻国家的大都会悉尼相聚,是个真正喜悦的标记,他们虽然时而喧嚣,但这喧嚣始终是和平而正面的。他们虽然人数很多,却没有造成混乱或任何破坏。
没有正义,就没有和平。没有正义,就没有和平。事实上,如果不尊重正义,就会产生冲突。如果没有正义,强者凌驾弱者的普遍规律就会根深蒂固,这样就不公平。
悲悯,恰如其分地诠释了人字结构的相互支撑,有了悲悯之心,人与人之间才能多一些温暖与关爱;有了悲悯之心,国与国之间才能多一些和平与友好;有了悲悯之心,我们才能构建一个和谐的社会,看到一个和谐的世界。
和平共处的见证:亚巴辣罕与阿彼默肋客立约,表明天主子民也当在世俗关系中追求和平与公义。本章提醒我们,要信赖天主应许的信实,并以普世的慈悲之心关怀所有生命,同时在生活中寻求和平。
他们只因是基督徒而被杀害,他们的血成了肯尼亚、非洲和全世界的和平与友爱的种子。然後,我在乌干达殉道者的标帜下访问了该国,50年前这些殉道者被保禄六世教宗历史性地册封为圣人。
(若一3:14)耶稣啊,请带领我出死入生,使我从虚幻到真理,从绝望到希望,从恐惧到平静,从仇恨到爱,从战争到和平。无论身处何地,我们都有很多东西可以给予、分享和奉献。
联盟所从事的是整体的事,它意味着和平。这样,我们至少可以对最后晚餐时刻所发生的事有个概念,而且从那时候起,每次我们举行感恩祭典时,都重行了那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