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加是用下面的话记述了天主经:“耶稣在一个地方祈祷,停止以后,他的一个门徒对他说:“主,请教给我们祈祷——”(路11:1)。
教宗指出,3名目睹耶稣显圣容的门徒昏昏欲睡,这是那些亲眼见到天主的奇迹却不明白的人的态度。教宗说,只有在抗拒侵袭他们的迟钝感后,伯多禄、雅各伯和若望才得以目睹耶稣的荣耀。
下定决心后,玛窦成为耶稣的门徒。一直陪同耶稣传教三年之久,亲身感受主的言传身教。待主升天后,他又在巴勒斯坦一带传教15年左右,曾经也到过埃及。
耶稣劝告他的门徒说:“你们应先寻找天主的国和它的义德,其余的自然都会加给你们”(玛6:33)“凡是因我的名,舍弃自己的家园、兄弟姐妹、双亲幼子和田产的,他们将会得到百倍报偿,并将享受永生”(玛19:29
后不但不接受,反而“大笑之”,哈哈哈哈……“道”是什么狗屁东西,简直愚蠢透顶,愚昧,迷信,无知……耶稣的时代,耶稣就遇到了这样一些人,因此,耶稣就讲了“撒种子”的比喻,以提醒教育民众对“道”应有的态度,也使门徒们将来能正确面对传教中所遇到的各种可能和问题
她肩负耶稣的你们要使天下万民成为我的门徒(玛28:19)的使命,先后把教外不同年龄、不同文化层次的亲朋好友、病友等领进教会27人。
相反地,门徒则打算遣散群众,有时「几乎态度残忍」。教宗相信,这就是教权主义的开端(参阅:谷六35-37)。第二个恩宠是赞叹:看到耶稣的群众心生赞叹(参阅:路十一14),耶稣也对群众的信德赞叹不已。
在讲道中,欣德主教的灵感来自于门徒的短语,他们为了耶稣在耶路撒冷入口处寻找驴子而说:「师傅需要它」。主教总结说:「主人,耶稣,也需要我们,就像我们一样。」
“我们会像厄玛乌的门徒那样,用我们的口舌宣讲福音,心灵却因细微的挫折而封闭,听不到与我们同行的耶稣的声音,祂是欢欣喜乐的泉源”。
教宗说,主耶稣可不是如此行事,祂没有从天上给门徒们送来一个答案,而是派遣了圣神。耶稣不希望教会是一个完美的模型,有能力维护自己良好的名誉。祂在世的生活并非如此,而总是在行走,不惧怕生活的颠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