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教友身上我看到了希望,更发现,任何一个堂区,如果福传事业搞得有声有色,其中必定有新教友。这是怎么回事?值得我们思考。
一般人在谈自己的事业成就感或叙说自己成功的职业时,或多或少总会提到自己所做的奉献或一路走来的艰辛及能耐,这些本无可厚非,但我真的无法想象,河北宁晋县黎明之家残障孤儿院的罗莎修女,在给温州教区乐清堂区圣言团做分享的时候
为度奉献生活者提供必要的帮助绝不应该局限于某年某月某时,更应该常态化,以使这些奉献于教会,服务于教友的人免于后顾之忧,全身心地投入福传事业。
不敢想象,这样给福传事业带来什么样的影响。与此相反,就在前几年,有一位新教友去沈阳探亲。一下火车,她就先打听教堂在什么地方。
信仰使我增长智慧年轻时的我头脑简单、单纯非常出名,为此祖母没少责备我:象你这样凡事不加思考怎么能够成就一番事业,又怎么会把主常常接在心里呢?
教宗本笃十六世在写给宗座社会科学院全体大会的信中表示,若望二十三世的和平于世通谕在当时成了写给世界的一封公开信,是他身为牧人在走完生命旅程之前发出的沉痛呼吁,好让和平与正义的事业在人类社会各领域得到强有力的推动
一个逞强好胜、傲慢无礼、不可一世的人,他很难得到别人的认可与肯定,也很难在事业上有所成就,不是在现实面前碰得头破血流,遍体鳞伤,就是遭人排挤,孤立无援,郁郁而不得志。古人云:至刚易折,上善若水。
对于堂区的信友来说,不仅丰富了信仰文化生活,而且调动了教友们投身教会,福传事业的积极性,帮助教友们在信德年内善度信仰生活。
增强了教会的凝聚力,提升了教会的形象,促进了教会的合一,也推动了堂区福传事业的发展。而此次圣堂建设,除了各地恩人朋友及当地教友的大力支持,本堂裴明神父的努力和善表也带动了大家的积极性。
人生在世,要做出一番事业,没有吃苦耐劳的精神是不行的。有成就的人,那一个不是经过无数次艰苦的训练,才取得最后的成功。世上暂时的幸福,尚且如此,天堂的永生永福,付出一些艰苦的代价,不是很值得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