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堂的祭台,神父祝圣的麦面饼,祭礼中使用的铜灯座上,不仅处处可见而且和那别致的希腊文A、Ω遥相呼应,它把抽象神圣的概念完全形塑出来,扑朔迷离。
答:上主,求祢速来扶助我。领:愿光荣归于父、及子、及圣神。答:起初如何,今日亦然,直到永远。阿们。
相比之下,多默宗徒对耶稣的复活则是有条件的相信,即要亲眼看见耶稣手脚的钉孔,还要亲自用手指头触摸钉痕、探入肋膀上的伤口,否则我决不信(若20:25)。
自幼爱好旅游的我,因忙于牧灵工作,已经好久无暇顾及山水之美景,体悟上主之造化。何不借机向长上告假到自然美景中做个退省?主教的慷慨允诺让我再次感觉到,理想其实与现实挨得很近。
电话常把她与病人联系在一起,她心中牢记了哪些人急需联系,她也不停地为他们恳切求主,使他们早日脱离病痛患难,灵魂上也能早日健康起来。她甚至多次为他们做九日敬礼。
的确,尤其在面对铺天盖地的全球化现象时,媒体在人的经验中,即是在人际关系以及社会、经济、政治和宗教的发展上,都是不可缺少的一部份。
4.善尽基督徒的责任教宗在他的告别仪式上说到,我会在祈祷中记得所有人、把你们交托给上主:使我们能够了解上主的意愿,懂得当之无愧于上主、上主的爱、在各种善行中结出果实。
我用了两分钟的时间迅速回忆了耶稣会几份期刊的主编们在里斯本会议上大家同时刊登访问教宗的提议。我同其他主编商讨后,拟定了几个大家都关心的问题。从电梯走出时,看到教宗已经在门前等候我。
从眼角望过去,我看见外婆在一张纸片上用希伯来语写着什么,她的鼻尖几乎要碰着铅笔顶端了,我很想知道她背着我在写什么。一周就这样过去了。在最后的那天早上,我看见外婆在妈妈的衣橱里翻找,妈妈站在她身后。
正如约伯在试炼中祈祷所说:我赤身脱离母胎,也要赤身归去;上主赐的,上主收回。愿上主的名常受到赞美!(约1:21)这是意志上的感恩,需要用信心抵挡来自撒旦的试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