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主教和蔼可亲,记得有一次,我见他的桌上有封要寄出的信函,便自作聪明,把信上的外文地址翻成中文悄悄寄出了。不久就因地址不清被退回,主教并没有责怪我,只是说不要再犯错了。
本年国际青年节七月十八至二十日于中文大学校园举行,近五百名来自香港、澳门、中国内地、菲律宾、比利时等地的青年参与。营会中,参加者一起祈祷、朝拜圣体、办告解、静思、念玫瑰经,参与弥撒等形式分享信仰。
会议语言为中文和英文。 主办方将承担论文发表者在会议期间的食宿,报名者单位机构或个人承担内地来往交通费有困难者,请与研讨会筹备组联系协商。会议的进一步信息将陆续通知。
中文大学天主教研究中心四月廿七日在中大校园举办讲座,讲者透过本地教会百年发展脉络,以及不同人物的口述历史,指出天主教会在香港发展的过程中,致力推动本地化并贡献社会。
曾几何时,圣经离我们普通教友的信仰生活很远,中文圣书也少之又少,再加之弥撒用拉丁文举行,教友所能得到的信仰知识除了要求背诵的薄薄的《要理问答》,以及神父弥撒中有限的讲道,似乎只剩下老辈儿口传的一些正确不正确的内容了
书名+签字孔汉思教授喜欢扣上有自己中文名字的这枚私人印章。作者简介:卓新平,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世界宗教研究所研究员,原所长,德国慕尼黑大学哲学博士,德国宗教史学会终身会员,中国宗教学会会长。
从安徽调来的耶稣会传教士F·佩林成为教学研究负责人,他给学院筹集了许多教学设备,用以将中国经典著作译为西方语言,将西语教材译成中文。
徐光启逝世后,耶稣会表彰他为教会所作出的卓越贡献,写了一篇著名的悼词,由潘国光译为中文,中国的徐光启公,以翰苑起家,为辅弼皇帝的宰相。
已经开始系统学习中文的他给自己起了一个中文名字:姓“卫”,名“匡国”,为“匡救国家”之意,“国”指的就是中国,号“济泰”,取“帮助、协助、救助”之意。
1952年圣方济沙勿略修会离开了中国大陆,前往全世界二十多个国家传教:日本、印尼、巴西、狮子山国、刚果、孟加拉、布隆地、喀麦隆、查德、莫三比克、哥伦比亚、墨西哥、美国…,未包括说中文的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