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对于我们这一代生长在不同的社会背景与家庭背景的人来说,对信仰的理解千差万别,尤其从小到大长期接受信仰是迷信的宣传,对信仰的理解和认识非常朦胧而粗浅,对于修德成圣这样的事情更是不求甚解,说到圣人的言行更是觉得是一件遥不可及的事情
大家回到活动室,孔凡明神父给大家以渴望为主题,讲解了基督徒的感情与婚姻观,孔神父讲到:大家今天来就是渴望找个女(男)朋友,大家需要爱,需要亲情、友情、爱情、美满的家庭以及开心的生活。
陈老师是一位特别虔诚的基督徒,全心热爱朝拜圣体,服务过国内外很多教堂,致力于推广、建立朝拜圣体事宜。他分享了圣女傅天娜的经验,分享了教宗若望保禄二世、本笃十六世和方济各倡导朝拜圣体重要性。
然而,基督徒的生活并非只在需要帮助的时刻提供帮助。若是如此,这种帮助就成了某种大发人性同情心的即刻行善,由於缺乏根基故不会结出果实。相反地,主耶稣要求我们顺从爱德的圣召。
她在生活中处处以基督徒的身份严格要求自己,她好多同学都好奇到底是什么力量能把她熏陶成这样。跟她来的朋友好几个对信仰产生了极大的兴趣。随着接触的增多,对学姐的了解也越来越多。
移民及其家庭的人性发展应从他们故乡的团体做起,他们在自己的故乡除了享有能移民的权利外,不移民的权利也应受到保障,即有权在故乡找到能够度合乎尊严生活的环境。
当地教会各自选择了一个主题,分别是:「和平的匠人与生命的推动者」;「与天主和好、与哥伦比亚人和好、与大自然和好」;「基督徒生活就是使徒工作」;「人的尊严与人权」。
我们的渴望就是让参观这座小城的人找到一个家、一个家庭、一个母亲,即圣母玛利亚!接着,几位居民向教宗提问,教宗一一作答。对於在卢嘉勒女士的创建时代过去後,我们该如何活出现时环境?
至于其余的为公开讲座,分别以「长者与病弱者」、「家庭」及「青年」为对象。神父指出,耶稣来是为拯救那些各种罪恶及痛苦争扎的人,并彰显天主的无限慈悲:「耶稣邀请我们背起十字架并跟随他。
《最后文件》提醒家庭和基督徒团体陪伴青年的重要性,让青年发现性是一份恩典。主教们承认,教会在时下的文化背景中传递基督信仰性欲观的美好遇到了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