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在要理讲授中讲解慈悲与使命的关系,强调天主慈悲地接纳所有的人,基督徒应做传递基督喜乐的人。
为解释这种对立关系,教宗把弥撒读经中的《户籍纪》(廿一4-9)与《若望福音》(八25-30)联繋在一起。《户籍纪》叙述以色列子民在旷野中行走,他们对缺粮少水的处境不耐烦,抱怨天主和梅瑟。
我与上主的关系如何?我们要牢记上主在我们每个人身上所行的美妙、伟大的化工。
我们的关系好了,家庭就会更美满,孩子会快乐成长,双方的父母也会欣慰高兴!参加本次周末营年龄最大的迁安建昌营申百存、刘翠芝夫妇则是婚后走入信仰的,能够在这次周末营中参与集体重发婚姻誓愿,让他们非常感动。
我们夫妻关系处理不好,人际关系处理不好,是因为和天主的关系没有处理好,要相信天主的存在,仰慕信赖天主。两位老师的分享充满激情,非常感动,感染了现场的每一个人,包括神父、修女和许多教友都流下了热泪。
最後还有一种人,他们把信仰封闭在个人与耶稣纯粹的内心关系中,废除祂那能改变世界和历史的使命。教宗总结道:我们基督徒相信耶稣的天主;我们的渴望就是要体验祂爱的奥迹并在其中成长。
当天的第一篇读经叙述基督复活与信友的关系,保禄宗徒提到若基督没有复活,我们也不会复活。教宗说,当我们诵念《信经》时,最後一部分我们念的特别快,因为它让我们害怕。我们不敢设想未来,去想从死者中的复活。
每天带着微笑去生活,与天主建立亲密的关系。世界最重要的事,不在于我们在何处,而在于我们朝着什么方向走,我们不求永远的富足,但求病痛时得你的医治。
在这里,耶稣要将自己交给我们,在这最后的晚餐中,他要将他自己交付给我们,使我们在他内成为新的家庭,所以耶稣最后吃晚餐的地方是告诉我们,我们和他的关系是如何的亲密,我们要成为一家人。
我们人善於中断关系和联系;祂则不然。我们的生命是一次朝圣,一个旅途。亚巴郎的历史就是一个例子,但《圣经》中处处可见朝圣者和旅客的故事。如果我们不理解远方地平线吸引我们抵达那里的魅力,我们就尚未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