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老先生回答更干脆利落:“让吧,她喜欢的事就让她去做,当年我俩结婚时,都才20来岁,恩恩爱爱,相敬如宾,现在依然像那时爱她一样。难道作为一名基督徒夫妻有什么理由搞不同思想吗?
傍晚,一个人走在汾河边上,心情像今天的天气一样,沉闷而忧郁。沿着河边小路径直走下去,抬头便看见河对面那各式的建筑,红红绿绿的装饰和熙熙攘攘的人群。
在中国大陆腹地深处,虔诚的传教士们也曾像长征者们一样不辞辛劳、万里跋涉,向人群传播他们的信仰,用医药去救助穷人……http://www.crt.com.cn/sdjd/news/2004-10/20041022181322
像,他细细地介绍着,从钉在十字架上的耶稣到“最后晚餐”,一直讲到印尼海啸教会捐款。说到这里时,他指着教堂中央的功德箱说,多少钱不限,是个心意!在这样的情景下,参观的游客都会主动捐些小钱。
后来,听一位教友说,有一次他去一所学校收垃圾时,被一群小学生像看怪物似的围了上来,这本该是善良,天真富有爱心的年龄啊!
江西教区还印制了《慈悲面容》——慈悲特殊禧年诏书,印有耶稣慈悲像的慈悲禧年祷文、慈悲年特刊,发放给全教区的教友。
正因为这些与众不同,引起了别人的妒忌,我每天最不愿看到的就是同事间的窃窃私语,像一只只苍蝇一样,让我恶心。然而,有一天,在祈祷中,我豁然开朗,原来是天主要让我在毫无信仰的人身上做工!
不久前,提高自闭症意识的行动仍然被视为一种社会怪像,现在它却在诊断和研究领域,在社会援助、融入学校和工作环境方面,在心灵成长的陪伴上,获得越来越多的认可。
记得那是前几年的一件事,我有幸与朋友一起吃饭,席上还邀请了几位神父,席间,大家像久别的亲人,倍感亲切。神父的举止言谈更是温文尔雅,处处凸显着基督的信仰,那种氛围让我们备受感染。
身为基督徒,我多麽希望我们能像耶稣那样,以静默、爱抚和祈祷靠近病患。遗憾的是,我们的社会被‘丢弃文化’污染了,这文化与接纳文化背道而驰。丢弃文化的受害者正是那些最脆弱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