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禄宗徒强而有力地指明,我们受了磨难、绝了路、被迫害、被打倒,这些都是我们脆弱处境的表现(参閲:8-9节)。教宗说,这也是保禄的弱点,是瓦器的表现。这就是我们的脆弱。
我们期待教宗勉励我们不要害怕走这条路;这是一条漫长的路,我们要一步一步地前行,所有人,儿童、青年、成人和老人都要献出自己的经验和诚意。问:过去天主教会从不知倦地致力於和平进程。
因为我们时常沉溺於负面念头,沉溺於我们心中罪的伤痕;我们往往倾向於独自停留在那里,彷佛孤独地躺在《福音》中的小床,不愿起身(路五17-26),耶稣则不断疾呼:『起来!』」
关於若瑟的父亲义务,圣史路加在基督的族谱中就已提到:耶稣开始传教的时候,大约30岁,人都以祂为若瑟的儿子(路三23)。教宗表明:若瑟担负起一项父亲的义务,这责任不是他自己的,而是来自天父。
耶稣曾说,应当时常祈祷,不要灰心(路18:1);圣保禄也命教友要不断祈祷(得前5:17);我们应当怎样听从其教导,实行其教训呢?作为世俗之人,首先要理解时常和不断的意思。
教宗方济各在日内瓦世界基督教协会的大公会议中心主持大公祈祷-REUTERS大公主义是‘一个大型亏损企业’,但它是攸关福音精神的亏损,是跟随耶稣的路。
记得刘神父刚调到我们教堂时,真是一片荒凉,院子里杂草丛生,连条平整的路都没有,一遇到下雨天,行走都困难。刘神父看在眼里,痛在心上,他蹲下身子一点点拔掉院子里的草,并着手修路。
《福音》一开始便记述耶稣的见证,指出众税吏及罪人们都来接近耶稣,经师和法利塞人却窃窃私议,指控耶稣同这些罪人吃饭(参阅:路十五1-10)。
(路十一1)教宗表示,耶稣是一个祈祷的人,尽管祂的使命紧迫,又要面对众人的许多请求,祂感到需要离开人群,独自祈祷。耶稣不做祂的拥护者的人质,懂得拉开距离,不过于依恋人群。
一如耶稣其中一位门徒那样,我们也可以恳求主耶稣教导我们如何祈祷(参:路十一1)。耶稣首先教导我们的正是《天主经》,在这段经文中我们称呼天主为天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