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人们在你身上既看不到信仰后的改变,也看不到你因内心的喜乐与平安而散发出来的微笑,你该如何说服别人相信基督信仰的美好?
只要不违背原则,不改变宗旨,对信仰有利的一切方式方法都可以去试一试。有位老神父讲得好:“福音不变,福传要变;社会在变,福传应变。”福传方法多的是,就看我们动不动脑了。
记得前几年,家中光景很是惨淡,弟弟有病,又缺钱,连治病都成问题,父母每日忙这干那想改变家中窘境,到头来钱没挣着人却累出了一身病。
青山天主堂治理周边环境卫生的善举,改变了当地脏、乱、差的面貌,唤起了居民破陋习、讲卫生、树新风的意识。
教宗说,他们明白人应当改变自己的某些思维方式:个人主义和自私主义的墙必须被推倒。你们要怀着信心继续这项事业,实践相遇和分享的文化。当然,你们的贡献在需求的海洋中如同一滴水,但这滴水极其珍贵!
这徽号的设计,要表达出善牧基督如何惊人地踫触到人类的血肉,且以何等猛力的爱,去改变人的生命。值得留意一点:当充满慈悲的善牧将人背在肩上时,他的眼光与人的眼光结合为一。
最後,教宗吁请信友为所有即将跨越圣门的人祈祷,好使他们能理解和接纳我们在天之父的无尽之爱,祂不断再造、改变与革新我们的生命。
与此同时,这对我们而言也是一个标记:慈悲常常需要耐心,需要多次改变计划,愿意接受一个我们不曾期待的未来或另一种观察方式。这是第一个原因。第二个原因是为了向公民社会发出一个讯号,因为慈悲与正义分不开。
或许他不知如何开口,但他的行动已经表明他愿意改变、不再犯罪,想要重新做人。因此,我们已经没有必要再质问他什麽了。宽恕是一粒种子,是天主的爱抚。
最後还有一种人,他们把信仰封闭在个人与耶稣纯粹的内心关系中,废除祂那能改变世界和历史的使命。教宗总结道:我们基督徒相信耶稣的天主;我们的渴望就是要体验祂爱的奥迹并在其中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