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悉,教区总堂每年都在倾尽其力,打造一个新颖福传圣诞的文艺节目,力度大、范围广、影响深远,展现给观众的是一次次灵魂上的逾越和圣洁。
“在逾越节庆日前……正吃晚餐的时候……耶稣就从席间起来,脱下外衣,拿起一条手巾束在腰间,然后把水倒在盆里,开始洗门徒的脚,用束着的手巾擦干……”(若13:1-15)从这段生动的福音记载中,我们可以得到几点启示
因着他的降生成人,因着他的苦难、死亡、光荣复活和救赎,我们不再做魔鬼的奴隶,我们不再生活在黑暗之中,我们进入了光明……,恩宠的逾越奥迹在今晚实现了。
他称之为「流血的大公运动」,这些受苦者是「逾越奥迹的见证人」。「全世界有很多我们的弟兄姊妹持续在为信仰受苦,他们要求我们别封闭自我,却要敞开心门」。唯有如此,他们播下的种子才能结出果实。
教宗进一步强调,耶稣在受难的前夕,再次拿起饼来,祝谢了掰开递给祂的门徒,留下了这样一个行动,即“一个新盟约的临别赠言,永远纪念祂死亡与复活的逾越奥迹”。
他表明,「这多少也表达出四旬期的动态:在四旬期,我们蒙召在精神上回顾子民在旷野里走向天主圣山、走向逾越经验的旅途」。
事实上,因著对逾越奥迹的坚信不移,蒙主恩召的人也能收到追思的祈祷,因为我们确信「死亡并不打破关系,却在诸圣相通功中,使关系得到转化和加以巩固」。
最后,教宗也感谢所有为逾越节三日庆典辛勤服务的人员,包括圣咏团、辅祭员、读经员和执事等人。因着他们的付出,圣周的礼仪得以尽善尽美。
我们聚在一起举行礼仪的这个地方,恰恰提醒我们,每个信徒要把死亡当成一个过渡阶段、一个逾越事件来善度。”接着,巴顿神父提到了本笃十六世为爱上主而作出的见证,回顾了他于2009年访问圣地的重要时刻。
教会为帮助基督徒妥当准备自己,参与耶稣死亡与复活的逾越奥迹,特别制订四旬期,鼓励大家借着斋戒、施舍、祈祷善度这神圣时期。众所周知,教会法规对于斋戒有明确的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