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勉励嘉布遣会士成为伟大的宽恕者,因为谁若不懂得宽恕,他终将像经师们那样总是谴责他人。
可是人总是好了伤疤忘了疼,也总是认为自己很聪明、很能干,又开始依靠自己的能力,完全忽视他,却忘了这一切是为了什么,为谁辛苦为谁忙呢?结果是越做越累,越来越不喜乐了,把事情当成了第一位,而不是他!
谁若怀着慷慨和信德走这条路,就是给予人类希望和未来;谁若怀着慷慨和信德走这条路,就是在播种希望。我多麽渴望你们能成为希望的播种者。
谁若是接纳,便会弃绝自我,让『你』和『我们』进入生命。」一个懂得接纳的基督徒「在缔造和谐时绝不埋怨,即使没有回报他也播种和平」。
接下来还有一句话:给谁的多,向谁要的也多;交托谁的多,向谁索取的也格外多。(路12:48)换句话说,天主给我们每个人的那份才能不一样,给的多的,天主要求我们所回报的也多。回报给谁呢?
教宗更引用耶稣的话激励青年们:“谁若愿意救自己的生命,必要丧失生命;但谁若为我和福音的缘故,丧失自己的生命,必要救得生命”(谷8,35)。
你们赦免谁的罪,就给谁赦免;你们存留谁的,就给谁存留。
一些重大的问题遂由此而来:在机器代替人类作决定时,我们必须掌握哪种可靠性,才能让机器决定,谁该受到照顾,以及受到怎样的照顾?基于怎样的原则,我们该允许机器来指明,谁值得信任,谁又不值得信任?
教宗引用犹太民族的金典《塔木德》(Talmud)的名言:谁毁灭一个人就是毁灭整个世界,而谁拯救一个人就是拯救整个世界。
在今天的福音中耶稣说:“谁若接纳一位先知,因为他是先知,他将有先知的赏报”(玛10:41)。“先知”这个词出现了三次;但谁是先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