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场面引起在座者的极大愤怒(参閲:路七44;47-50)。教宗解释道:按照那个时代的观念,圣者与罪人、纯洁和不洁之间的界线应是黑白分明。但耶稣的态度却不同。
而加俾厄拉却完全相反:她的父亲(养父)十分愤怒,夺走她的身份证之餘,并禁止她离开家裡。一年半后,加俾厄拉想了一个计划,好能与亲姊妹在修院裡团聚。
嫉妒的苦恼在我内心增长,这是因为他有一些东西而我没有,或是我内心有一种暗自的愤怒?”教宗指出,我们必须“保护自己的心灵免于这种疾病”。
若望提到,物价飞涨,人们没有能力购买食物,营养不良的情况正在扩散,因此对国际社会愤怒的情绪有所增长。
于是这人愤怒地向天主喊叫:‘天主啊,祢为什么不为这女童做些什么?’天主回答他:‘我当然已为这女童做了些什么:我造了你!’”(原载:梵蒂冈新闻网)
我明白这种「立场」会引起复杂的情绪,包括了伤心、失望,甚或愤怒。然而,在我返港后,也有人对以上言论表示支持。无论如何,我想藉此机会进一步阐释这段话。
24双愤怒的眼睛都集中在打人者身上,然后婴儿又以怜悯的目光投向被打者。有的甚至流下同情的眼泪,有个叫贝克的婴儿,爬到打人者脚下,狠狠地朝他脚脖子咬了一口。疼得打人者捂着脚脖子怪叫“哎哟,妈妈”。
主教不应利用对质向神父发泄自己的挫败感和愤怒。因此,就算我们不喜欢某位神父,也不应该利用对质作为惩罚、报复或支配他的机会。倘若我们喜欢某位神父,也不应该回避对质。
有居民想暂时收留它,但是一碰到它,它就龇牙表示愤怒。休息了一段时间之后,它站起来,又开始在着火大楼附近溜达,不肯离去,最后被消防战士抱回暂时收养。
基勒乃人西满会感到愤怒或同情,悲伤或厌烦,我们全都无从得知。但我们知道,他背起耶稣的十字架,耶稣则是将世人的罪一肩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