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玛窦于明朝万历年间来到中国居住,被尊称为“泰西儒士”。他是天主教在中国传教的开拓者之一,也是第一位阅读中国文学并对中国典籍进行钻研的西方学者。
教宗说:“每当我们看到真正持久的和平发出嫩芽的时候,我们便可认出这样一个事实,基督信徒和善心人士受到激励,尊守正义、耐心对话、敬重他人、大公无私、个人和集体作出牺牲,在这些地方立下了表样。
至于移民,教宗说,他们有义务加入接待国的社会生活,尊守这个国家的法律和本质。正如教宗若望保禄二世说的,在接待所有人、特别是穷人时,应该同时给予本地人和移民一个合乎人性尊严的安稳生活。
赞美是默观的结果,默观与赞美带来尊重,而在受造界和造物主的面前尊重则转变为敬意。
当天下午的活动在另一个象征性的场所,就是在天使之后圣母玛利亚大殿寳尊堂会院的餐厅举行,那里是圣方济各教导的福音团体聚集的场所。
教友们陆续来到教堂,大家怀着一颗敬畏和期待的心静静地或跪或坐,静默祈祷,诵念玫瑰经,在马槽前朝拜小圣婴,遥想那个寒冷的冬夜,救世主耶稣是如何降尊屈卑、自甘受苦、怀着无比的大爱来拥抱我们全人类的……大家都在满心的感动和喜乐中热切地期待救主耶稣的来临
这是圣座国务卿帕罗林枢机5月9日晚间,为利玛窦和徐光启两尊雕像主持揭幕礼前、在弥撒讲道中所讲的一番话。
但弥撒结束后,邀请我们的那位阿姨又说要带我们在堂里参观,她热情的讲解着每尊圣像和每一幅画,我的心里却很不耐烦。
圣座的身影也在其它许多重要机会上出现,例如,在1964年的纽约世博会,甚至展出了米开朗基罗的雕塑作品《圣母怜子》,那是这尊雕像第一次离开圣伯多禄大殿。
弥撒的神圣,圣体的尊高自不必赘述,但是,仔细看看圣堂内有的教友们领圣体时的仪表和举止,实在与此不配、不称!已经到了不得不强调的地步了!现在各地领圣体方式基本是手领和口领两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