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稣与我们同在,祂始终陪伴我们,关爱我们。教宗解释说,主耶稣「在我们生活中恒久不变地临在」,所以当耶稣提到未来时,「总是要把我们带回当下」。
有些人没有倾流鲜血,而是在沉默中作出温顺的见证,始终宽恕,从不判断他人或谋取私利。」为基督信仰作见证不是为了谋取私利。教宗说道:「我若是为了谋取私利而跟随耶稣基督,就等於是在拜财神。
天主始终与我们同在,我们要记住这句话:厄玛奴耳,意思是天主与我们同在,祂绝不离弃我们!现在,门徒们可以向众人宣报基督死而复活的新生命。这就是见证,不仅是言语、更是每日生活的见证。
教宗说:让我们继续前行,始终着眼未来。有许多亲人离我们而去,倒在了这里,被埋在废墟下。让我们为他们祈求圣母,一同诵念‘万福玛利亚……’。
慈悲的深远意义在於明白任何事都不能使我们与上主的爱相隔离;上主始终与我们同在,祂在等待我们,一直在等待我们。因此,慈悲即为向当今世代展现天主的面容;这个世代或许觉得天主有点遥远,稍微模糊。
让我们拯救我们的经济,始终做盐与酵母。资本主义懂得做慈善,却无法实现共融。它只是单纯地捐献一点利润,却不去拥抱和碰触那些得到‘面包碎屑’的人。
(梵蒂冈电台讯)教宗方济各11月9日在宗座圣若撒法乌克兰公学成立85周年的机会上接见了该公学的团体代表,提醒他们警惕一切形式的宗派主义,教导人们互爱互敬,始终牢记天主与人的盟约。
教宗指出,宗徒的经验始终具有这两个层面:个人的和团体的。二者缺一不可,我们不能将它们分开。是的,我们每个人个别蒙受召叫,但始终属於一个更大的团体。不存在‘自拍的圣召’。
耶稣所说的这个轭,就是每一位基督徒推卸不掉的使命和责任,应该始终背负在肩而不容懈怠,像他那样,常能将良善心谦映显在自己的日常生活中。
这意味著在祈祷和行爱德时我们对天主的‘给予’应始终避免仪式主义、形式主义,以及算计的逻辑,而应该表达出无偿性,一如耶稣对我们那样。祂无偿地拯救了我们,没有让我们付任何赎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