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的,只有寻求并践行天主旨意,才能让我们充满“怜悯、同理心、同情、慈悲,每日从祈祷中汲取养料。”这是透彻心扉的劝戒和勉励,让人深刻反省而幡然悔悟。
问,教宗勉励以同情和友爱对待人,关注人的具体生活,即他们在生活中面对的困难和迷茫。
同时在这部电影中,通过寻找到亲人的欢喜,与痛苦绝望下的自杀,表达了我们对弱者的同情,也增加了对恶人的厌恶。看了这两个视频,我深深地被触动了内心那种对亲人的牵挂之情。
耶稣受试探,正如希伯来人书所说:因为我们所有的,不是一位不能同情我们弱点的大司祭,而是一位在各方面与我们相似,受过试探的,只是没有罪。
“因为我们所有的,不是一位不能同情我们软弱的大司祭,而是一位在各方面与我们相似,受过试探的,只是没有罪”(希4:15)。(连载十二)教宗本笃十六世/著
比如现在我看到的这个乞丐,在我同情他的时刻,而他却悠闲地叼着一根烟,大口大口地吸着,吸完一根又接上一根……看那情景就像是一个吸毒的人,似乎是已陶醉在其中,面部毫无表情。
当人们听到或看到这样的消息时,往往更多的表现是惊讶和困惑伴着同情、遗撼和叹息。有多少人思考过,对他们而言,财富、权势、爱情、名誉和地位似乎应有尽有,但他们为什么生活得这样无奈?他们到底缺少什么?
兔爸爸非常同情嫦娥,想到嫦娥一人被关在月宫里是多么的孤独寂寞。于是它立刻回家,把嫦娥的悲惨遭遇告诉了妻子,并说要送一个女儿给嫦娥作伴。
还有一个实例,去年春农村青年刘小云到王俊英诊所看病,王俊英得知她父母兄弟都是病残人,家庭经济十分困难,非常同情,一次次拿药她都不收钱,拿她当自己亲闺女一样对待。小刘说:王姨,你为什么对俺这样好?
“陪伴的艺术”是一种“尊重和充满同情的注视,同时也是治愈和释放的注视,鼓励我们在基督信仰生活中成长”(参阅:《福音的喜乐》劝谕169号)。“这正是两位宗徒对待跛子的态度:他们注视著他,说‘你看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