枢机指出,宗徒们的决议「并非传统与革新之间的妥协。它是一个先知性的转折点:即使是最美好的传统,也不能成为宣讲复活主的阻碍」。
这就是为什么说,这几天该当静默,尽可能独处,甚至正是用进入“荒野”来比喻了,意思是说不该受外界和内心事务的影响而分心。在这段时期,一个人远离平时所做的事务,听从耶稣的话:“你们来,去休息一会儿。”
一提到福音和其可能被扰乱的情况,我们不能作出妥协:对耶稣的信仰绝非是能用来议价的商品,这信仰是救恩,是相遇,是救赎,不可廉价出售。”
教宗指出初世纪的基督信徒勇敢地拒绝与异教信仰妥协,他们认为异教信仰是偶像崇拜,因此即使被指责为藐视宗教和无神论者,也无所畏惧。圣儒斯定认为异教信仰和偶像崇拜乃是魔鬼误导人,不使之走向真理的行径。
当你心存不甘地妥协时,你开始在内心怀有愤怒,这种愤怒迟早会爆发。吊诡的是,是长子最终冒着被排除在外的风险,因为他没有享有父亲的快乐。父亲也走向他。他没有责备他,没有要求尽义务。他只愿他感受他的爱。
菲西凯拉总主教指出,这是个「实用的工具,好使世界穷人日不局限于单纯的爱德举措,也得到个人和团体祈祷的支持」。每个行动的目的必会是爱。爱不仅透过伸出的手来表达,也借由微笑表现出来。
如此一来,祂“扩展我们的目光,使我们即使在世界的不稳定和苦难中,也能学会感受到天主之爱的临在,祂接近我们、不遗弃我们、为我们的救恩施展作为”。
隆巴尔迪神父说:「依照目前情况,结论是教宗不打算在『苦路』结束之际发表讲话,也不打算即席发言,而要保持静默并颁赐降福。这是我所获得的讯息。然后,我们留给圣神和教宗自由判断他是否愿意多少说些什么。」
苏东坡形容说:猝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的人才是大勇。说白了就是人的能力,不屈不挠的意志,视死如归的精神。
“我今天特别感到,正是我们首先蒙召从事这项服务:不彼此拉开距离和排拒,而是彼此亲近和接纳;不支持暴力解决途径,而是开启相互接近的进程。我们也应牢记过去,不忘受苦者的遭遇,这样我们就能培养友爱的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