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耶稣的时代,“重要人物”的心思意念是封闭的,他们最关注的是捍卫权力而不是寻找上主(参阅玛2:3-18)。面对这些,耶稣分担了玛利亚和若瑟的卑微生活,尽管他们很穷,可他们接纳了祂,让祂在爱中成长。
教宗方济各5月22日在圣玛尔大之家的清晨弥撒中如此表示。教宗强调,我们必须敞开心灵,倾听圣神,好能为耶稣基督作证。
玛尔大与玛利亚在兄弟去世后,流露出一种受限的信德:“主!若是你在这里,我的兄弟决不会死!”(若十一21)。这种心态反映了一种对天主的片面理解,认为祂应当随时介入,免除我们的痛苦。
教宗方济各生活简朴,选择住在圣玛尔大之家,不乘坐豪车出行。这些都在强调他对穷人的偏爱,见证了他在就职大典中所说的真正的权利是服务。
公元382年,他回到罗马,教宗达玛稣很快就看出了他的才学,命他掌理教廷文书,并请他校阅福音经和圣咏的拉丁译本。
至于罗马礼以外的其他礼仪传统,则受玛5:23-24的启发:你若在祭坛前,要献你的礼物时,在那里想起你的弟兄有什么怨你的事,就把你的礼物留在那里,留在祭坛前,先去与你的弟兄和好,然后再来献你的礼物。
(玛11:28—30),在这里,我发现了治愈痛苦和疾病的良方:每一次把自己的痛苦和喜乐去和圣体中的耶稣说说谈谈,就会感到耶稣的帮助和鼓励:不是你们拣选了我,而是我拣选了你们(若15:16),
(玛16:24)如在生活中不肯牺牲自我,做事任性、固执,缺少真正的爱,那就不是真热心。换言之,一个真正的热心人,必定是一个为主、为人牺牲自我的人。
中世纪时天神学博士圣多玛斯和五世纪的圣本笃对圣母无原罪的观念提出反对。他们反对的不是否定玛利亚,有没有原罪,或是不敬爱圣母,而是从基督学的观点提出反对。
为此,凡天主所结合的,人不可拆散”(玛19: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