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多岁的老太太赖斯,一个人住在美国纽约一条简陋巷子的老宅子里,她的丈夫早在二十多年前就去世了。
在弥撒讲道中,黄神父首先对今天要加入圣教会的慕道者表示欢迎,同时结合今天的福音,告诫大家,“在生活中,要以信仰的心态面对耶稣,以一位基督徒的心态面对生、老、病、死及人生百态,在世度好天主给予我们的生命,
这些书是从旧的教科书里抄来的,旧的又是从老的那里抄来的,老的又是从更老的那里抄来的……”作家的最后一句话让我激动得几乎颤抖了。他是这样说的:“你们现在想回家了吧?亲爱的小朋友,那就回家去吧!
辅祭的老霍告诉我。一只“木脚”,一个瘦小羸弱的身体,我也不是头一次见到像他这样的残疾人,但我确是头一次见到像他这样双腿致残,无法行走,却能几十年如一日坚持经常进堂参礼的教友。
像教师,像医生,像法官,像音乐家,像推销员……小时候见到的都是年纪很大的神父,严肃刻板,不苟言笑,一个“老”字扎根脑海。长大了,走入北京的教堂,我才对这一职业有了新的认识。
(梅州教区修女院供稿)
华神父(J.Wetovick)修道前曾任牙医多年,2007年1月丧妻,同年8月于结婚周年纪念当天入修院,成为修院内最年长的修生。
分别朝拜了南堂、北堂、东堂,并参观了全国修院,受到了北京教友的热情接待。通过参观、交流、讲解和分享等活动,大大提高了参与者的信仰素质,丰富了信仰生活,增强了信仰体验。
车子爬上了一个缓坡,进入堂院,悠扬的圣歌《给我希望》在院中回荡,我不禁轻声和唱。田神父和一些教友站在车下迎接我们。乍见田神父,中等个儿,三十出头,一张普通的男性公民的脸,朴实中透射着一种干练。
第一处被称为南院,是起火之地,分为上下两层,共四居室。几年前,兰考县人民医院扩建急诊室,袁家用了8间简易门面房换来了该房子。 第二处为杜鹏家(北院),为一套带院子的5层楼,杜鹏住在一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