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必须不断地研读神学;给人神修指引,听告解,不停地传教及祈祷。他们的心必须专注于圣体龛——耶稣基督真正临在的地方。虽然他们如同其他人一般,会遭遇种种困难,生活上却是忘记自我,充满了喜乐。
教宗向新宗主教保证,天主教将与他们常相左右,他本人也要为促进双方的友爱与神学对话而努力不懈,使至今仍阻挡两个教会完全合一的障碍得以克服。
当谈论修院培育的时候,讨论比较多的是如何培养修生拥有坚固的信德,超人的能力,及渊博的神学、圣经知识,不可否认,这些在修院培育中是必不可少的,但如何培养修生具有完美的人格、成熟的情感、平衡的心理,也应该成为我们深入反省的话题
他年轻时发现自己有司铎圣召,24岁时晋铎,在罗马获得神学博士学位后返回美国。回国后,舒恩开始在郊区担任副本堂神父,他的讲道广受信众的欢迎。1926年至1950年期间,他在华盛顿天主教大学教授哲学。
对天主教东方教会而言,活出教会传统意味著从自己与东正教会共同的灵修、礼仪和神学里汲取养分,教宗方济各勉励他们在学术界也进行交流活动,培养年轻司铎的开放心胸。
他尤其推展了所谓的「民众神学」,深深影响了日后教宗方济各的训导。教宗指出,菲奥里托神父将圣法伯尔的思想融会贯通,也就是「懂得领略和懂得传扬是两回事,各别需要一份恩宠」。
对此,博瓦蒂神父表明,若是抵抗「神学与制度的革新」,斥责「教会生活、礼仪、要理传授方式和牧灵工作的变革」,光是「诉诸于传统」,那么肯定会「有所匮乏」。
接着,菲律宾心理治疗师迪利亚科(GabrielDy-Liacco)从国际神学委员会的《信仰与本地化》文件出发,深入探讨宗教团体、修院和堂区提供培育的重要角色,并讨论不同社会里多元的文化价值观。
精神的大公主义”,《大公主义法令》描述其为“大公运动的灵魂”;其次是“慈善的对话”,因著我们领受同一洗礼的超性之德,在与其他基督徒的日常接触和合作中推动“相遇文化”;再者是“真理的对话”,特别是指天主教信友通过神学对话与其他基督徒共同寻求天主的真理
教宗说:“这关系到伦理神学反思和牧灵行动的发展,两者都促使我们致力于谋求共同福祉,这共同福祉是植根于‘初传’的宣讲,就是:坚定地捍卫生命,保护受造界和人类兄弟情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