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父和父亲年纪相若,只差四岁(伯父1910年生,父亲1914年生),兄弟感情尤好,父母又亡故得早(祖母去世,伯父16岁,父亲12岁;祖父去世,伯父19岁,父亲15岁),可以说是相依为命。
简言之,他们是两个截然不同的人,然而他们却视对方为兄弟,就像在亲密的家庭中发生的一样,那里可能经常发生争吵,但却有不变的爱。然而,把伯多禄和保禄连接到一起的亲密,不是来自自然的倾向,而是来自上主。
阿格奈斯还和母亲、兄弟一起帮助父亲杨廷筠兴办“仁会”。仁会主要是救助穷人,每月有聚会、献仪、专人处理捐款等,所捐款项用于天主教的七项善功。
审判的标准是一个人有没有选择爱人:“我实在告诉你们:凡你们对我最小的这些兄弟(姊妹)中的一个所做的,就是对我做的……凡你们没有给这些最小的兄弟(姊妹)中的一个做的,就是没有给我做。
主耶稣说:“凡你们对我的最小的兄弟姊妹中的一个所做的,就是对我做的”(玛25:40)。德肋撒姆姆说,她在那些被抛弃的人身上看到了“基督的肖像”。
他们深刻了解到,作为耶稣的门徒,应该要生活出友爱和精诚团结,以符合师傅的倡导:穷人是有福的,他们是天国的继承人。(参:阅玛五3)「他们把产业和财物变卖,按照每人的需要分配」(宗二45)。
他们深刻了解到,作为耶稣的门徒,应该要生活出友爱和精诚团结,以符合师傅的倡导:穷人是有福的,他们是天国的继承人。(参:阅玛五3)「他们把产业和财物变卖,按照每人的需要分配」(宗二45)。
我们或许也曾查看自己,我们与其他基督徒一样敬拜、赞美,守主日;我们也做好每一次的十一奉献;友爱弟兄姐妹,与人和睦……然而这些都只是浮于表面而已。
(若一书三1至2节)圣若望宗徒告诉我们做天主的子女必须具备三个条件或凭证:即(一)必须圣洁自己远离罪恶;(二)友爱兄弟;(三)信耶稣为天主子、为默西亚。
教宗方济各在2016年2月15日的推文中写道:人人内心中都渴望享有自由,可以在一个透过友爱与团结而得到发展的环境中生活。我更喜欢因牺牲奉献而面带疲惫的家庭,而非涂脂抹粉却不懂温柔与怜悯的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