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在信函中强调,意大利和欧洲在最近两个世纪发生很大变化,但青年人的心没有变,因为今日的男女青年依然对生命开放,愿意与天主和他人会晤。与此同时,也有许多青年面临灰心丧志、精神贫乏和走向边缘的危险。
贝宁的「全国会议」正是国家自1972年走向更新的起点。
今天有许多青年反应很难找到工作、开始一个稳定的生活﹐他们需要他人的支持、需要祈祷﹐帮助他们获得寻找时的强烈动力。 问:教宗本笃十六世与泰泽青年的聚会﹐代表什么意义呢?
他引领我们走向天父。耶稣这扇门永远不关闭,始终向我们敞开,不作区分,不排斥,也没有特权。耶稣不排斥任何人。或许你们有人会问:‘神父,我一定被排除在外,因为我是个大罪人。
一个司铎应在主内欣喜,不满足於一种平庸生活,却热切渴望作出见证及走向他人;勇於冒险走出去,且不限於走已经开出的路,却应对圣神指出的方向持开放和忠诚的态度:不可得过且过,却以福传为乐。
耶稣急切地呼唤我们「走向祂,跨越圆满、修和与幸福的生命之门」。「唯有走进耶稣之门、信德之门、福音之门,我们才能走出世俗的态度、坏习惯,以及自私和封闭的心态。我们一旦接触到天主的爱与慈悲,便会脱胎换骨。
自我封闭,不向他人开放是今日世俗化社会的危险。为此,教宗方济各再三提倡相遇文化。我认为,这次共同纪念活动有意强调这点,因为它主张放弃冲突,走向共融,‘在望德中合一’。
匝凯是税吏长,罗马人的合作者,被自己的民族认为是个恶棍,以剥削他人来致富。匝凯也想看看耶稣,但他不敢接近耶稣。耶稣却对他说:‘我今天必须住在你家中’。
若我们放弃渴望,我们就会开始走向死亡。若我们停止渴求,就会失去对相遇、谈话、交流、走出自己、制定计划、工作,甚至祈祷的乐趣。
天主的声音拓展人的视野,邪恶的声音却带你走向墙角。」第二个区别是:恶神的声音令我们执著于「对未来的恐惧」,或是陷入过去的痛苦及受伤,无法自拔。敌人不喜欢当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