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36载,如果那次不是圣神的引领,我想我也不会有进入教堂的想法,当然也就不会听到这个真正触动我心灵的讲道,从而引导我开始了解圣教会,参加慕道班学习,最后领洗成为天主的子女。
当天的福音所要传达的最重要讯息就是:天主的喜乐,祂是一位不喜欢失去的天主,为此,为了不遗失祂的子女,祂走出自我,去寻找。天主是一位寻找的天主,寻找那些远离祂的人,就如牧人,去寻觅那遗失的一只羊。
(引自《天主的启示教义宪章》)“教会的一切宣道,同基督的宗教本身,应当时刻受到圣经的培养与统辖,在天之父借着圣经慈爱地与自己的子女相会,并同他们交谈。”、“不认识圣经,即不认识基督。”
圣母和大圣若瑟教导我们接纳子女,视之为天主的礼物,以奇妙的方式与造物主的工程合作,生育和教育他们,在每个儿童身上献给世界一个新的微笑。
现在不少的教友家庭中,已成年的子女们,缺乏信仰,世俗的价值观充满头脑,很难听懂天主的声音。导致了子女的信仰培养输在了起跑线上。这难道不是现在家长们的前车之鉴吗?作为父母应该是儿女信仰的启蒙老师。
朱才龙神父在弥撒讲道中深刻阐述了圣母被称为天主之母的信德道理,并告诉大家:因着这称号,给我们带来了多么大的福分,就是我们能成为天主的子女,因耶稣基督降生成人,人性与天主性的结合,预示着我们每个人都能与天主相结合
如果说过去已无法改变的话,我们今天却终於能以天主看待我们的目光,明白我们首先是祂的子女;我们又藉着同一个洗礼在基督内重生,因此也是弟兄姐妹。
不过,在这专栏中将不是以博学者和专家的分析为特征,而是让教宗对圣若瑟的默想与众人的实际生活相结合,包括父亲和子女,甚至母亲的喜乐和辛劳,因为若不谈子女的孝爱,就谈不上父爱,没有母爱,也就没有父爱。
这位83岁去世的老人只因儿时领过洗,从未踏入过教堂,老伴子女都未信教,直到临终时,老人才安顿子孙们要为他请神父做弥撒,以教会礼仪安葬,特别提出要请天主教会的乐队为他送行。
父亲这个名词,狭义地说就是有子女的男人,但是广义地说,却有祖先、源头、根本、原始的意思。西方常有我们的信仰之父这种说法,其实这里所说的父亲是指祖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