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天取自《玛加伯书上》的第一篇读经谈到当时出现的一条祸根:崇尚古希腊文化的国王安提约古·厄丕法乃(AntiocoEpìfane)强迫以色列选民,即当时的教会接受外邦人的习俗。
这是既是司铎们共融交流的时刻也是同学聚会的欢乐场合,维持司铎弟兄间的和睦情谊。如同《诗经‧常棣》所言兄弟既翕,和乐且湛。 除了兄弟欢快和睦团聚的目标外,这次活动更以司铎的身心灵平衡为主轴。
教宗本笃十六世二月二十六日中午带领聚集在圣伯多禄广场上的信友颂念三钟经前后,向他们谈了两件重要的事;首先是关于即将开始的今年度四旬封斋期,其次是伊拉克和尼日利亚的动乱。
这是玛利亚富有革命性的祈祷,因为这位勇敢的年轻女性明知自己有限度,却依然信赖天主的慈悲。信德是玛利亚整个历史的核心,她的《赞主曲》帮助我们了解上主的慈悲是历史的原动力,即每个人和全人类历史的动力。
在这些妇女的面容上还有许许多多的面容,我们或许也能看到你和我的面容。如同她们那样,我们也感到被推动迈步行走,不甘心让事情就如此结束。不错,我们心中怀有一个许诺,而且坚信天主是信实的。
晚上应邀参加一个聚会,刚刚结婚一年多的朋友大吐苦水,说她和丈夫总是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吵架,以至于原来平静和谐的生活隐藏了不少的危机感。
勇敢代替了惧怕,封闭自己成了走出去宣讲福音,充满爱的信德驱除了一切疑虑。教会的‘洗礼’开始了她在历史中的旅程,由圣神的力量来引导。
因为他明白:生,只是一个有形的传道过程;而死才可以将道升华到人的心中,真正植入灵魂深处,才可以真正惊醒世人的麻木、愚昧、自私,才可以真正达到他降临人间赎救灵魂的目的,才是真正完成上天交付的神圣使命。
在圣诞节期间我们听到很多有关和平、爱心与和谐的福传。有一位神父把他的讲道专注在圣诞期间一位小旅馆的店主身上。两千多年前,当若瑟问及旅馆店主有没有房间出租,对方的回答竟然是没有。
教宗的弥撒讲道从人类的这种处境谈起,指出天主的慈悲并非遥不可及,各种疾苦都能在天主慈悲中找到有效的救援,我们应孜孜不倦地汲取天父的慈悲,并将慈悲带给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