惜别是痛苦的,当神父把耶稣受难前的“最后晚餐”和“给宗徒们洗脚”的情景再现的时候,我深深地感受到了离别的痛。神父谦卑地俯下身子给12位男教友洗脚,他轻柔的动作,谦虚的眼神都让我感动。
今天的福音带我们回到耶稣复活的那个晚上。宗徒们团聚在最后晚餐厅,那时从厄玛乌来的两个门徒给他们报告与耶稣相会的情况。当他们表达他们喜乐的经验时,复活的主显现给整个团体。
当一位教外的友人知道我的身份,了解到我将来所要从事的工作之后,第一个反应便是:“为什么,你要这样做呢?”当时的我真还有点儿发难,确实从来没有认真考虑过这个问题。
在美国,感恩节是个快乐的日子。可在许多年以前,有对年轻的夫妇却在以绝望的心情迎接这一节日的到来。因为他们太穷了。他们的心情糟透了,夫妇俩没讲几句话便吵了起来。这家的孩子只能无奈且无助地站在旁边。
然而,就在十四年前他结婚的那天,他最好的朋友在前往婚礼的途中被一个酒醉司机撞倒,当场死亡。“从此我的步调慢了起来。”卡尔森说,“我了解到自己过去紧咬着不放的东西,其实都没那么重要。
这首歌是奥地利的一个小地方的小乡村教会的神父JosephMohr在1816年写的歌词,曲作者FranzGruber是当地的一位默默无闻的音乐老师。
……非洲教会——天主的大家庭,勇敢地站起来!……满怀着来自圣神的勇气勇敢地走新福传的道路吧!……非洲大陆,勇敢地站起来!再次满怀激情地接纳福音的宣讲,使基督的圣容能够照耀你那多元文化及语言的人民”。
教宗方济各4月21日善牧主日(国际圣召节)在他的书房窗口主持了天皇后喜乐经祈祷活动。教宗用完全信赖、亲密共融和深刻理解的词汇,讲解了我们藉着聆听耶稣的声音与他建立的友谊关系。
光阴似箭,时光荏苒,一晃我的信仰之路已走过八载春秋。对我来说,身边这本厚厚的用包包裹着的圣经算是我生命中最最宝贵的东西。
(得前5:16-18)感恩喜乐的生活不仅取决于信仰,也与人的心态有很大的关系。因为与耶稣关系密切的人,必然有喜乐也有感恩,但也有很多人没有信仰却也有着感恩喜乐的生活,这是因为他们有良好的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