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忙把磁带放入录音机,放来放去,却是一张空盘,什么声音也没有。看着朋友的迷惑样,某先生说:挺不错吧?你知道我跑了多远的山路,才录到这样的一段宁静!(摘自《广州文艺》2003年第2期)
所谓大事即:我为何而来、活着有什么意义、死又往何处去?有时我们感觉生活真好,有时感觉活着真累,这是人生的两面。无缘何生斯世,有缘则累此生。
于是问说:“美丽夫人,您要什么?”圣母微笑着答说:“我希望有一座小圣堂。”圣母伸出她的手,并用右手降福了孩子。以后的日子非常宁静,圣母停止了她的造访。
有位哲人说:“上帝赋予你生命的贷款,并没有确定偿还日期,倘若在其愿意的时候收回贷款,你有什么可抱怨的呢?”一个人不管你贫穷还是富有,不管你同意与否,终必都要死亡。
如若您的堂区仅有每周一次的弥撒,那是“守株待兔”式的被动福传,是远远不能满足福传事业需求的,所以,与其我们终日为“冷淡教友”祈祷,不如我们为他们实在“做”点什么?
如果说我的生命中发生过什么不凡的事,那应该是承受失去亲人的痛苦了。父亲,在我心中一直是一个屹立不倒的铁人,他的突然去世,让我突然感觉到我的存在似乎没有了依据,过度的依赖总让我沉浸在一个消沉的氛围中。
在某些圣堂,笔者都遇到类似情况,即使说是外地教友,想进堂看看,也被“没到时间不开门”的严词所拒绝……作为一个教友,出门在外总想到圣堂里去祈祷,这是大家都会有的心情,但若遇到冷言冷语的质问,那还有什么心情再去祈祷呢
主,我当作什么”?(宗22:9-10),圣方济各·亚西西以《和平祷词》恳切地祈求,使他作主的和平工具去缔造和平!
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当事业、爱情、家庭、金钱什么都不缺少的时候,许多人仍然感觉不到快乐,总觉得缺少一样东西———那就是灵魂的饥饿感、危机感,对真正幸福的渴望。为什么会有这种内心真实的体验呢?
自我都丢失了,人还能用什么来感觉、体味生命的价值、幸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