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此同时,这对我们而言也是一个标记:慈悲常常需要耐心,需要多次改变计划,愿意接受一个我们不曾期待的未来或另一种观察方式。这是第一个原因。第二个原因是为了向公民社会发出一个讯号,因为慈悲与正义分不开。
教宗勉励他们不要满足於平庸,舒舒服服坐着过日子,而要带着基督徒的身份证,即事事以爱为先的态度,与他人并为他人建设未来,不与任何人敌对。
我们不敢设想未来,去想从死者中的复活。教宗表示:对我们而言,遵循过去的逻辑是很容易的事,因为那是具体的;现在的逻辑也不难,因为我们看得见。可是,当我们展望未来时,我们就会认为最好别去想它。
缅甸的未来必须是和平,一种以尊重社会每个成员的尊严和权利为基础的和平,这需要尊重每个民族团体及其身分,尊重依法治国和一种能让每个人和每个团体为公益作出合法贡献却不排除任何人的民主秩序。
(梵蒂冈新闻网)当新一代人有能力对天主说‘我在这里’时,世界才拥有光明的未来。冲突不断的民族主义竖起隔墙,排斥普世观,以及人与人之间的相遇。
问题68:福音许给我们一个更好的未来吗?许多人跟随耶稣,肯定是因为他们希望他能改变现状,带来一个更好的未来。他们以为他就是那位将要在他们的祖国恢复正义、重振和平的默西亚。
首先是播种和浇灌,因为未来的指望即在于此。同样地,各项基础也需要进一步的发展。切尔尼枢机说:「我们同心协力在田里为将来播种,努力以团结、和平与正义的种子把当下转变成充满希望的未来。」
教宗于是指出:“过去几个主日的福音都邀请我们想到未来,因为未来等待着我们,而我们也必须在现世旅途中为未来作准备。
基督耶稣降生,受苦受难,死而复活,让我们有限的人类,凡是真心追求真理,充满希望的人,都对未来有了充分的把握和保证!一个生活正常的人,就会有追求,有理想,有希望,有目标!对未来有无限的憧憬和向往!
教宗很清楚欠缺生活的稳定与安全所造成的困难﹐孤独与被边缘化的感受﹐经常是促使人走向失根与离散的移民生活、换得不确定未来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