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会对非基督宗教态度宣言》彻底改变了教会与犹太世界对话的面貌。教宗提及这份文献的重要性说:「这文献肯定了基督宗教的犹太根基,并向反犹太主义坚决说『不』。
路加福音第十四章里,耶稣讲了这么一段比喻说:到我这里来的人,要不是爱我胜过爱自己的父母、妻子、儿女、兄弟、姊妹、甚至于他自己,就不能作我的门徒。不愿意背起自己的十字架,来跟随我的,也不能作我的门徒。
在生活中待人做事不是出于爱,例如:对婆婆好,给她买东西只是出于责任,我对丈夫好也是图人夸奖。有一次,我的一位朋友通过学习,生命大有改变,激发了我也要学习的热情。
父亲出生在一个老教友家庭,从小就受到了良好的宗教信仰熏陶,从而一生保持了信仰,即使在文革严酷的考验中,他的信仰也从未发生过动摇。本着这种信仰,他一生时时处处按天主的诫命行事,勤俭持家,妥当教育儿女。
我的信仰完全来自父母传承教育。他们三句话不离本行,言必颂扬天主,而母亲摇头晃脑教我念《要理问答》的情形,至今记忆犹新。
接到奶奶病重的消息,我不敢相信,因为奶奶的身体一直都很好。赶到医院,奶奶已在重病监护室,输着氧气,心跳显示已经很弱了。虽然医生尽力抢救,但突发心肌梗塞的奶奶还是在6月14日离开了我们,享年82岁。
天主教亚美尼亚礼宗主教额我略·伯多禄二十世(梵蒂冈新闻网)天主教亚美尼亚礼基里基雅宗主教额我略·伯多禄二十世(GregorioPietroXXGhabroyan)于5月25日上午在黎巴嫩首都贝鲁特安息主怀
教宗解释道:「暴风雨中的船是教会的形象,她在各时代遇见逆境,有时饱受磨难:让我们想想上个世纪某些历时长久又赶尽杀绝的迫害,以及今天仍在某些地方发生的迫害。
2007年7月,是我的母亲去世十周年的日子。母亲从小生长在教友家庭,圣名加辣。17岁和我的父亲结婚。
我的二姑蒙召升天时九十多岁,离开我们已四年了。现在我回想起老人家在世时的许多生活片段,感到她在平凡的生活中做出了不平凡的事。她从不讲大道理,也不说豪言壮语,只是在生活的一点一滴中默默实践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