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首先在各自的国家接受行前培育,省思亚青节主题,然後再出发前往印尼,分散在11个教区内参加为期3天的教区层级活动,体验当地的风土人情,最後齐聚在日惹博览中心参与亚青节会期活动。
我们通常是鼓励女孩儿们先参加圣召培育班,对修女的生活有一定的了解之后再作出自己的选择,这样做的效果很好,现在我们修会中的修女就有通过这样的方式加入修会的。修会应该顺应时代,更加人性化。
四旬期的礼仪虽是为候洗者而设,但本质上亦同时要求我们教友参与,不但是参与,而且是以心神和行动来支持及关心堂区的慕道培育。
因此,主教们愿意支持有助于持续培育的计划和有关家庭的要理讲授;对青年要继续推进以信仰和圣召为核心的牧灵计划,帮助他们应对失业的挑战。
林主教重视推动教友培育,开办两年制的教理教师和教友神学课程,多年来培训了约三百人。黎主教指出,鉴于澳门近年人口增加,林主教在原有六个堂区以外成立了三个准堂区,方便牧民发展。
可否请主教们为我们谈一谈中国青年回应修道圣召的状况,在陪伴他们做圣召分辨和培育上是否有哪些主要的考量或是挑战?
这种福传方法极易形成良性循环,新教友都知道做奉献,做奉献促进再福传。2、教会需要开放自己,给教外人认识信仰的机会。多年来,教会给教外人以“封闭保守模式化”的形象。
我们的教区终于要开启系统化的关于福传事业各方面的培训工作了,尤其是关于圣乐伴奏的培育,这实在是眼下各堂口最需要解决的问题了!曾几何时,是多么羡慕别的教区的系统化的福传培育工作啊!
他说:这一节课我听得不够扎实,所以再来听一遍。不论是酷暑还是严寒,保禄教授从不落课,这种追求信仰的执著精神值得钦佩。另有一位某著名大学的生物系教授玛尔大,在参加了两期慕道班后加入了教会。
驻香港的省会长林仲伟神父〔图〕在台北接受天亚社专访时表示,他期盼在十六天祈祷活动里,促使更多青年信友,「认识、恭敬、再跟随」圣鲍思高,进入修道生涯,继承这位意大利圣人留下的青少年教育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