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有些不好意思地回答。“没关系,我请你吃。”老婆婆很热心地招呼她,“来,你坐下,我下碗馄饨给你。”很快,老婆婆端来一碗馄饨和一碟小菜。她满怀感激,刚吃不几口,眼泪忽然就掉下来,纷纷落在碗里。
在通往信仰的路,云走的并不轻松,但也还是走上来了,而且会一直地走下去的。你说,不像以前那么热心堂中事务了对吗?你也别太自责,我想这应是正常的。
神父们深深感受到:除非我们慈悲如同天父,完全交出自己,恒常地、甘愿地、不求回报,我们难以见证天主的慈悲,更难以带给他人慈悲。29日晚上,全体神父举行交流分享,大家各自谈了对此次避静主题慈悲的看法。
有的教友特意身着蒙古民族服装,洋溢着喜乐愉悦、欢欣鼓舞地神情。大家以信德和怀着喜悦的望德,虔诚跨越已经开启着的圣门,期盼获得教宗特许的恩宠。
弥撒结束后,她向我声泪俱下地倾诉了她的境遇。她是农民,有一个13岁的儿子已辍学多年,脑中长了个瘤子。
面对浩渺的星空、辽阔的大海、巍峨的群山、千年的古树、不息的江河……我们还能昂首挺胸地站在那里吗?谦谦虚虚地跪下吧!
每到一处,送上春节慰问品的同时,一定要真情地读一封代表全体教友心声的感谢信,感谢敬爱的神父、修女们为教友们辛苦操劳,将一生的精力奉献给了教会和堂区;感谢神父修女的家人为圣召做的贡献,他们默默无闻的奉献和支持是神父修女们坚强的后盾
山,在天地之间枯黄了它青翠欲滴的容颜;干瘦的野草,在凛冽的寒风中无助地摇摆着。这实在是一个让生命望而生畏的季节。我从来都认为,在这样颓败的景象中决不可能寻觅到一丝生机。
地震后,教师们坚守岗位,疲于照顾学生的生活和安全,承受着很大的压力,并且有很多老师在地震中失去了家人、财产,特别需要得到社会的关怀。活动在上午10时开始。驻蓉办主任任大海、徐校长分别做了讲话。
青村本堂余神父也高兴地为来参加避静的神父、修士、修女们送上青村教友亲手绣制的“五伤球”做为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