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稣所行的神迹,尤其在罪人、穷人、边缘者、病人、受苦者面前,都是慈悲的教导。在耶稣内,一切都讲慈悲。耶稣总离不开怜悯。
这本书叙述了诺贝尔奖获得者——印度穷人之母德肋撒姆姆一生救济穷人的事迹。她不分种族、不分国籍、不分信仰而博大宽广的爱深深地感动了我,我是含泪连夜把这本书看完的。
人类的欲望是填不满的黑洞,穷人有穷人的欲望,富人有富人的欲望。
耶稣在3年的传教生涯中接触更多的也是一些边缘人士:穷人、瞎眼的、瘸腿的、附魔的、患病的、被人嗤之以鼻的税吏和罪妇等。
路加对于耶稣有其独特的观点,这可从他所记录的六个神迹与十八个比喻中看出来;路加在福音中特别看重穷人与社会正义,因此,他记载了“拉匝禄与富人”的故事;他在山中圣训强调有福者是“贫穷”之人(路6:20),与玛窦所强调
在第一篇读经中我们听到上主教导以色列人,对外侨、孤儿寡妇、穷人……不可苛待;若是苛待一个,我必要发怒(出22:20-26)。只有我们敬爱天主了,就会爱身边的人,特别是那些离乡背井的人。
如此一来,你们就能达到这些了不起的目标:透过聆听圣经所揭示的天主圣言,认识圣神的真实模样;清楚意识到圣神在教会的生命历程中持续且活跃的临在,特别是透过基督徒入门三圣事,圣洗圣事、坚振圣事与感恩圣事,我们能觉察天主圣神是基督徒生活的
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徐光启赴南京看望恩师焦,当他得知利玛窦也在南京正阳门天主教堂,便急切前去拜访,于是两人有了第一次相遇,这是徐光启第二次聆听天主教教义。
在休养期间,我重新翻开圣经聆听天主的圣言,在阅读圣经的过程中,我又一次被圣经中的道理感动了,一下子醒悟了很多。
教宗在发表圣诞文告之後,向聚集在圣伯多禄广场上来自世界各地的弟兄姐妹,以及透过广播、电视和各种传媒聆听圣诞文告的各国人士祝贺圣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