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稣基督因着他的无限大爱从天降世,甘作除免世罪的天主羔羊,将普世人类从即将丧亡的险境救出,并非为了他自己的什么益处,而是要彻底完成他牺牲自我、舍己为人、以苦赎罪的伟大工程。
没有人能懂我此刻的心情,我脆弱的心几乎经不起一滴眼泪的重负,这几天,就一直这样承受着……神父,前年的秋天,你打电话给我,说想买一套音响,但是钱不够,教友们能捐的都捐了,就是凑不齐一套音响的钱出来
日常生活中,当我们抱怨饭菜不合口味的时候,主在四处奔波,餐风饮露。宗徒们也随主过着食不果腹的生活。有时为了充饥,走过麦田掐些麦穗吃竟遭人诘难。
走进她修养的住屋,给我的第一感觉就是这是一位爱主的老人,也是一位主爱的老人:她躺在床上,手里握着念珠,正念玫瑰经;床的上方高悬耶稣基督的苦像;床的里边摆满了圣经、圣书和“信德”、使徒报、圣心蓓蕾、荒漠清泉等教会报纸
他们都说,在临死的那一刻,他们会回顾自己的一生。在那一刻,对生命中发生的点点滴滴都能看到,也能体验到各种不同的情感,或是欣慰,或是悔恨、平安等。我相信这种经验就是我们信仰所说的审判。
春节和中秋节的前几天,教堂就通知教友请这些外地来的媳妇连同她们的丈夫、儿女,不管是不是教友一同来教堂,提前过年过节。这些媳妇被告知,教堂就是她们的娘家,神父修女教友都是她们的亲兄弟姊妹。
她和其他乞食者的一个最本质的区别是:别人都还停留驻足在教堂的大门外,期待、消沉地守株待兔。
我在2001年11月1日的“信德”上发表过一篇短文“德兰修女的教诲”,文中谈到,德兰修女是穷人的母亲,是千千万万穷人最伟大的母亲。是什么力量使她为穷人服务,不是母亲胜似母亲呢?
(天主是爱通谕,17)耶稣说:‘我饿了,你们给了我吃的;我渴了,你们给了我喝的;我作客,你们收留了我;我赤身露体,你们给了我穿的;我患病,你们看顾了我;我在监里,你们来探望了我。’
这是圣保禄宗徒在得撒洛尼前书中对信友的劝言。应常欢乐,就是要我们用乐观的态度对待生活。那么,怎样才能保证常常欢乐呢?而学会微笑,则是我们保持乐观、精彩生活的最好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