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拿舞蹈来说,教会的一些歌曲完全可以做背景音乐,只是我们没有用心筛选罢了,何苦要从社会上照搬过来呢,要知道很多前来观礼的教外人士并不是不看电视不用网络的,借用一个教外人士的话,那就是:大老远来看你们演节目
这也是为什么“心理励志”的名著几乎都有宗教背景,比如《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同样根据传统,人的心灵境界是要靠修炼的,这些修炼方法大多在宗教传统得到保存,像禅宗、瑜伽,都是心灵修养途径。
教宗在弥撒讲道中表示:这些弟兄姐妹向我们证明,即使在最贫困的时期,有信德的年长者依然像大树一样能继续结出果实。
最後,教宗在问候朝圣信友时,勉励大家在四旬期内致力於建设一个人性化的社会,其中有接纳每个人的空间,特别在人年老、患病、贫困和脆弱的时刻。
但要想全面翻修绝不是一件小事,首先棘手的是资金问题,林头是一个贫困堂区,教友们都是以种地养家糊口维持生活,收入微薄,这样的大工程在晋中教区恐怕也是少见。怎么办?
格罗索神父是教区神父,是在贫困中爱的楷模。格罗索神父鼓励人不要抱怨,却要在喜悦中活出福音。无玷始胎圣母的玛利亚修女是十字架修女会的总会长(1926-1998);身为总会长,她总是为自己寻找一些粗活。
当天的第一篇读经记载,圣保禄宗徒组织格林多教会为贫困的耶路撒冷教会募捐。教宗从这篇读经谈起,围绕贫穷神学展开弥撒讲道。教宗说,今天同过去一样,贫穷常常是个令人尴尬的词。
走出吝啬的我,逃出贫困的火,献上的人才能唱永生的歌……大家纷纷走向献仪箱。 费神父在第三堂课给我们强调传扬福音的重要性,并一针见血地指出现今中国信徒所存在的几大问题。
20岁时与同样贫困的爷爷结了婚,婚后没几年,赶上三年自然灾害,爷爷只身逃荒到东北,奶奶带着我的爸爸和叔叔也四处漂泊,幸亏奶奶做得一手好针线活而且会纺线,才得以活命。
教会以亚西细的方济各为典范,始终设法关心、守护世界上各个角落因贫困受苦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