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了我一生的父亲离开我们快3年了,我想用自己笨拙的文字来回忆关于父亲的点点滴滴。艰辛的岁月父亲1928年生于陕西省渭南市卢董一个贫穷的家庭,兄妹六个,在家排行老五。
殊不知,孩子才是我们真正的老师。养育孩子8年,从女儿身上,我学会了很多东西。首先,女儿教会我自律。人与人本身就是互为镜像,女儿作为我的镜子,让我清楚地看到了自身的问题。
我的邻居是一位年迈行动不便的老太。她很会省钱。在自来水龙头下面放着一只缸,把水笼头开像医院病人输液那样,一滴一滴地日夜不停四季长滴,据说这样能省水费。房间里照明用的是一盏五支光的节能灯。
我今年42岁,在安徽芜湖工作,曾多次被上级评选为先进工作者,深受领导和同事们的好评。但今天我要告诉大家的是,我在有生之年终于找到了好的信仰,我庆幸自己最终皈依了基督。
通过同他们的直面接触和交谈,使我更能够理解并接受“家家(人人)有本难念的经”这句俗语所蕴含的力度和深度!
我在农村长大,生活在一个有信仰的大家族里,从爷爷的爷爷起几代人都是热心教友,从小跟着父母亲人接受信仰的熏陶,饭前祈祷、每日念经,已经成为生活中的一部分。
我来自传统的教友家庭,从小跟着姥姥长大,自幼看到她每天端跪默默念经的身影(那是在动乱年代),跟着她受到的是宽恕、含忍、奉献的教育。
不过,这些外在改变和调整的背后,我仿佛也看到了那呼之欲出的改革与开放大潮,正在蓄积最后一股爆发力,只待一触即发、奔腾而泻。
主对我的家庭行了伟大的奇事,因着这奇妙的召叫,我们全家在主内受洗。我要歌咏上主的恩宠,亲口称扬他的仁慈。1976年的一天下午,妻子到山上收花生,忽感左腿膝盖发硬,接着发展到整个左下肢,继而整条腿疼痛。
《教会对非基督宗教态度宣言》彻底改变了教会与犹太世界对话的面貌。教宗提及这份文献的重要性说:「这文献肯定了基督宗教的犹太根基,并向反犹太主义坚决说『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