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抱怨,我委屈,我也像那些信徒一样向天主诉苦,天主只给我说:不要动就好,要听要看。
在这台大礼弥撒中,教宗与在场信友首先聆听了《圣诞宣报词》,接著教宗为祭台前的耶稣圣婴态像揭开盖布,恭敬地亲吻这尊态像。
我常想,圣教会应当多培养像杜老弟兄这样优秀的传道员,神学院应当对他们开放。事实上,四川等神学院已经开始了这一美好的工作,陕西神学院也开始了,希望不断完善。
这就是修女住的地方了:一间供奉着耶稣像的小堂,神父说举行弥撒就在这里;一间小厨房,干干净净;我们把东西一一搬进旁边一小间(这些东西让她以后安排给那些人),我没想到那里是修女的住处——一个胖胖的印度修女从里屋出来
天主却把这最起码的态度认作是他们好心的表示,因而便像比喻中的父亲跑过去迎接儿子似的,慈爱地接待他。如果说比喻中的荡子有什么懊悔的表示的话,那么父亲,由于十分喜乐,竟然没有发觉。
(指侍从甲)你去看看,这孩子像谁?侍从甲:报告长官,看不出来。审判官:笨蛋!你不会问问这孩子,谁是她的亲妈吗?侍从甲:(问状)报告长官,这孩子不会说话,只是会哭。审判官:这可如何是好!
天主之母节供奉在中央祭台上的古老的天主之母像第一个很让我感动的场面是供奉在中央祭台前面的天主之母圣母像。
传统上,每个天主教家庭都会供奉一尊圣家像。这不仅是祈求圣家保佑家庭圣善和睦平安,也是为提醒我们师法圣家,修德成圣,成为圣家。首先、我们反省圣家的组成,其次、反省圣家“圣”在哪里?
教宗方济各的辞世令我们满心悲痛,在那些艰难时刻,我们感到如同《福音》所称的那些群众“像没有牧人的羊”(玛九36)。
这个比喻并非说天主像那个不情愿的邻居,需要我们“死缠烂打”才肯施予。恰恰相反,耶稣想强调的是:如果连一个不情愿的邻居,都会因着朋友的“厚颜无耻”而动容,何况那位无限慈爱、时刻聆听的天父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