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风》杂志主编梅康钧在中国教会圣经事工展中国教会代表团的答谢晚宴上梅康钧牧师(右)向黑穆斯特拉牧师赠送礼物摘要 本文拭以社会学层面,分析宗教期刊在社会情境行动中传播责任及其定位,促进更多的受众认知宗教置于社会
大修院教育的顺利成功与否,其重要的标志与基础之一,就是针对一年级新生,在入修院伊始所予以的培育。其培育的好与坏,直接影响着修生在修院后期整个的灵性与学习生活。
世界主教会议总发言人霍勒利希(Jean-ClaudeHollerich)枢机10月10日下午作了相关的介绍,表明这单元的主题是“具体支撑和滋养关系动态行程的愿景”,以“更具体”的方式延续第二单元的主题。
在阅读本主日的福音:“当依撒伯尔一听到玛利亚的请安,胎儿就在腹中,欢喜踊跃(惨路1:41)”,我能够想像,如此的“相遇”能怎样影响若翰洗者的一生和召叫。
圣体是我生命的食粮,更是我生命的伴侣。在我生命的历程中,是圣体在陪伴着我,并时时激励着我走向永恒的那一位——耶稣。
早期西方传教士来华后发现佛教兴盛,觉得以佛教的方式来使基督信仰的祈祷本地化,是个不错的选择。所以他们从一开始,就结合着教理和祈祷经文来传递信仰,比如用信经、天主经和圣母经来解释信仰的内容。
教宗说,来到西乃山下的子民实际上是个自由选择与天主订立爱的盟约的子民,天主要的是自由的子民,而不是被逼迫的子民。
(路十三23)在耶稣时代,这是一个备受争论的议题。教宗解释,耶稣并没有强调得救的人数是多还是少,而是“将答案放在责任的层面上,祂嘱托我们好好善用当下的时光”。
教宗请在场约1万名青年做基督之爱的见证人。教宗在一封由圣座国务卿帕罗林枢机寄发的讯息中,向英国青年重申他去年7月在波兰克拉科夫世青节的机会上所讲的话。教宗鼓励青年打开新视野,具有感染喜乐的能力。
当天福音介绍了洗者若翰的形象,他是天主派遣来“给光作证”的先知。若望福音的章节描述洗者若翰是一位“言行一致而诚实”的人,强调了他吸引人的原因,即他的“语言诚挚”和“生活艰苦朴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