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团体的诞生与建设是靠着众人秉持共融和彼此分享的精神作出的贡献,今日呈现分裂和不平等的社会非常需要这样的见证。尽管奉献生活者在年龄、教育和文化背景上有别,但一起生活不仅可能,而且美好。
他强调执政者应于众人之间修建桥梁,而非高筑围墙,并强调美国教会将继续陪伴并关怀移民。
教宗称赞德肋撒修女藉著款待和维护人的生命,总是乐于服事众人;她是穷人的母亲和慷慨分施天主慈悲的人。
信仰使他眼明心亮,明辨是非曲直,事业使他那笔耕的手坚定的写下他的观点,他的忠告和他的期望,让读者共鸣,使众人得益。
而且填平这些差别的钱,既不是克扣其他工人的工资,也不是由众人摊派而来,而是家主的慷慨善良。既然自己毫无损失,并圆满地得到了自己应得的一份,本应感谢家主才对,又为何眼红呢?
耶稣所复活的这些人是靠他显的奇迹,是靠他神的能力而起死回生,恢复地上现世常人的生活的,到了某个时间,他们仍然像众人一样,要再度死亡的。
我们所做的无非是将天主赐给整个人类大家庭的恩赐分施给众人而已。”这样看来,司铎便像是天主恩宠的管理员。正是在此种意义上,我们说,司铎的存在不是为了他自己,乃是“为了天主的子民”。
此外,应让“相遇文化”成为推动对话、团结互助和向众人开放的必要环境,如此一来,堂区团体才能推进一种名副其实的“关怀艺术”。再者,堂区应藉着爱德作出信德的见证并关注穷人。
天主在深处等待我们,因为祂愿意在耶稣身上“进入深处”,占据“最后的位置,为众人服务”;因为“祂不怕下降到我们所处的深渊,触碰我们的伤口,接纳我们的匮乏、人生的挫败”。
如此,祂邀请众人,并引导他们把他们自己、他们的劳苦,以及一切受造物,同祂一起奉献(给天主)。”①2再者,“弥撒圣祭中举行的圣体圣事,的确是弥撒之外圣体敬礼的根源和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