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律宾北部北伊罗戈省是前总统马科斯(Marcos)家族的政治腹地。一位历史学家神父指出,此处是考验教会选民教育的试点。
耶稣挑选了三位门徒,上大博尔山作“退省”,要他们作为这独一无二事件的证人。耶稣不想要这个恩宠的经验是祂个人独有的,而是要与其它人分享,就如我们整个人生的信仰,是一个要与人分享的经验。
企图撇开圣经解释而去了解圣经的做法只是一种幻想,体现了对默感圣经的不敬。天主为了向人说话,用尽了人类语言的所有技巧,但同时祂的圣言不得不受制于这语言的所有局限。
教宗因此邀请众人默观耶稣善牧,天主的眷顾,祂对我们每个人父亲般的关怀。面对天主的爱,我们体验到无限的喜悦,为我们白白得到的一切感恩。
它引用甘地的话来说明未受教育的部落和贱民不能区分耶稣和默罕默德先知,因为他们像牛一样又哑又笨。
雷泽夫神父,1893年6月29日出生在爱尔兰的利默里克的西满村,1911年进入爱尔兰利默里克的圣莫辛学院学习,后在梅努斯就读圣巴特利爵神学院。
选定这一主题,旨在牢记教宗本笃十六世在二OO九年世界传教节文告——《万民都要藉着祂的光行走(默21,24)》中所阐述的,“我们应该感受到用在教会身上闪耀的基督之光照耀全体子民的急迫感和激情,使所有人都因着天主的慈祥父爱团聚在唯一人类大家庭中
耶稣是出现在地平线上的星光、是众所期待的默西亚,天主透过耶稣实现祂爱的国度、正义与和平的国度。耶稣诞生不只是为一些人,而是为所有人,为所有民族。基督的光如何在各时代和各民族历史中传播呢?
通过这一切,我们将能更好地理解基督信仰生活的‘旅程的缘由’,默观以伯多禄的信仰宣认为基础的、我们教会的光辉面容:‘祢是默西亚,永生天主之子。’(玛十六16)”(原载:梵蒂冈新闻网)
教宗引导信友们进入门徒们的内心,体验他们因老师预言要被杀害的痛苦焦虑及他们的“强大、凯旋的默西亚”梦的破灭。教宗指出,耶稣怀着沉重的心情,带着这三位门徒上了一座高山,在他们前变了容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