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良心上懊悔,因为我做了这件真实的事。这是在天主前真正的谦卑,天主会为具体的事感动。教宗解释道,这种具体性在孩子们的告解中清楚体现出来。说出做过的具体的事能引出真理。这样就能获得痊癒。
马相伯,名良,原名建常,字相伯,江苏丹阳县(今镇江)马家庄人,宋代丞相马廷鸾的后裔。世代信奉天主教。1852年马相伯进入上海依纳爵公学(徐汇公学)学习中文、拉丁文、神哲学。
弥撒由3月19日在南宁刚刚晋铎的邓良伍神父主祭并祝圣了圣堂。
教宗指出,就如天父偏爱小孩子那样,耶稣也提到“劳苦和负重担的人”,甚至把自己置身于他们中间,因为祂是“良善心谦的”(29节)。
看到这番景象,耶稣动了怜悯的心(参阅:玛十四13-14)。教宗在要理讲授中重温福音的场景,把焦点集中在耶稣的态度上。教宗说:耶稣并不冷血,祂的心并不冷漠。耶稣会被感动。
教宗特别为弱小者和穷人祈祷,愿他们继续相信和期盼就在我们身边、就在我们中间的天国,它就是‘义德、平安以及在圣神内的喜乐’(罗十四17)。
谈及当天选读的《玛窦福音》(十四22-33),教宗强调了耶稣的三个举动:离开,安抚和伸出手。
谈到网上福传学校于十四年前成立的原因,恩神父称,他和青年教友创立的福传团体「逾越知音」每年探访不同地方的海外华侨,得悉不少华侨都希望接受中文的信仰培育,于是构思成立福传学校提供培育资源,并安排义务导师为学员提供网上小组培育
教宗表明:「伯多禄从事耶稣善师的事业(参阅:若十四12)。当我们怀著信德注视著伯多禄,我们便会看到耶稣基督。」再者,天父在祂儿女的创伤中施展温柔慈爱。教宗阐明,「疾病阻碍病人在生活中向前迈进。
教宗方济各阐明,「山」这个地点富有象征意义,意味深远:在山上,耶稣传授真福八端(参阅:玛五1-12);在山上,耶稣独自祈祷(参阅:玛十四23);在山上,耶稣与群众相会,治愈病人(参阅:玛十五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