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上,只有懦夫才会被困难吓倒,这样的人,他在逃避命运的同时也放弃了生命,在躲避困难的同时也躲避了上主的恩宠。“永不走路”自然可以“永不摔跤”,但永不走路也就走不进幸福的乐园。
圣座新闻发布中心就“中东日益严重局势”而发表的声明中,充分表达了教宗本笃十六世对“涉及各国人民的命运的巨大忧虑”。
祂亲近所有的人、尤其是最弱小者,以此战胜罪恶导致的孤独和死亡的命运。耶稣基督以祂的关怀与温柔把罪人带入恩宠与宽恕的空间。这就是天主的慈悲。
菲德尔是革命的主角,他与自己的弟弟劳尔,以及切·格瓦拉、卡米洛·西恩富戈斯,一同推翻富尔亨西奥·巴蒂斯塔的专制政权,改变了古巴的命运。
(依撒依亚先知书52:13—53:12)这是依撒依亚先知在旧约时代所预言的未来救世主所要遭遇悲惨命运。
在某些情况中,我们的第一次祈祷正是那伴随出生后第一口呼吸的啼哭声,这哭声在宣告我们整个一生的命运:我们会不断地饥饿,不断地口渴,以及我们对幸福的追求。耶稣在祈祷中不想去除人性,也无意使人麻木。
教宗谈到维护弱小者、在各民族之间搭建桥梁,以及重新思考人类的共同命运。事实上,教宗以这三点论述了世界。首先,他列举了存在严重问题的国家,这些问题必须予以面对。
政治人士蒙召促使国家实现她作为「相聚之地」的圣召,让「所有居民感受到他们是自身命运、家庭和整个国家的主角」。我们「无法想像一个社会的未来缺乏全体成员的积极投入」。
他们的作为和成就在邀请当今的人本着尊重和信念,把福音引入有关人、人性尊严以及永恒命运这些基本问题中。摘自中声广播电台—教宗本笃十六世谈话节录
这个对比至此改变了他的命运。巴勃罗14岁那年开始在一家种植非洲棕榈的公司工作,后来在一家石油公司上班。工作之余,也常去加布遣会士负责管理的堂区。巴勃罗就如其他人一样,工作繁多,收入却微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