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德纳尔是尼加拉瓜近代最重要的诗人之一,他在作品中谴责社会暴力,也探讨中美洲的苦难。
沾有基督宝血的十字架自此便成了所有为爱而受苦难的记号,这记号提醒我们,基督被钉十字架后,第三天复活。我们若是为爱而受了苦,这苦,必定也要被天主提升为永恒的幸福。
大家满怀感恩之心,默想基督的苦难,坚定跟随耶稣的心志。拜苦路结束,大家列队进堂。李主教主礼,7位神父共祭,举行了隆重的感恩大礼弥撒。
教宗也引用了当天的圣咏“我的天主,我向祢投靠”(咏九十一2),强调天主如何成为那些在“苦难时期呼求祂的人”的避难所,尤其当我们意识到这个世界给予我们很小的保障,真正的保障是属于天主时。
他说:“今天,无数男女所遭受的苦难困扰著我们的良心,没有人能够对那些需要帮助的弟兄姐妹的恳求充耳不闻,没有人可以对因无法对话的文化造成的破坏视而不见。”
在圣若瑟的帮助下,所有信友可以通过祈祷和善行,从困扰当今世界严重的人类和社会苦难中获得慰藉与自由。法令指出获得大赦的条件是办告解领受修和圣事,领圣体并按照教宗的意向祈祷。
缩短距离、弯下腰在子民中触摸基督苦难的骨肉。“我们时代的男女多么需要遇到这样的人:他们不是在阳台上授课,而是基于必会实现的希望,走上街头,与人分担每日生活的辛劳!”
正在这时,三姐的一位已经入教多年的好姐妹出现在三姐的身边,给了她极大的帮助和安慰,并向她宣讲天主的仁爱和教会的一些道理,这使她受到了很大的启发,明白了苦难的真正价值和意义。
(约1:21)从约伯这一句来自个人苦难生活的反省,我们应该感悟,单就上苍赐给我们这个无价的生命,就够我们用尽一生来感谢,这一从无到有的恩典。
随着拜苦路的继续,我们的心境发生了变化,板寺山不再是板寺山了,而是加尔瓦略山;十四处苦路的雕像也变成了2000年前耶稣背负十字架涉山受死的景象了,我们变成了跟随者,亲眼看到耶稣所受的百般苦难,到最后残酷的圣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