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10:43-45)重温主耶稣一生的所行之事所言之教,他好比在天之父从天而降的一支属灵画笔,点点滴滴都在形象生动地为我们勾画,天父那不可见的面容的全部信息与义趣。
教宗最後带领众人祈求圣神降临於我们的心中:「上主,求祢别让我们远离耶稣,而以耶稣的教诲引导我们,叫我们牢记耶稣的所言所行,帮助我们为耶稣作见证。
这是教宗方济各在禧年中所行的第六个慈悲标记。
教宗继续说:在这动荡和记忆缺失的世界,人们匆匆走过,把许多事抛在脑後,却不知自己有如行屍走肉,毫无目的。今天我们像需要氧气那样需要更新生命的无偿之爱。人渴望慈悲,而技术却不能解除这种渴望。
圣母的话显示了她期待救恩的日子,她愿意谦卑地服从天主,因而她能在真理地光照下自由地选择,圣母以肯定与交托的态度承行天主的旨意。
古代隐修士称怠惰是一个最险恶的敌人,它从人的内心侵蚀生命,直到让生命有如行屍走肉一般。基督徒必须对抗怠惰的情况,对它绝不听之任之。
教宗在纪念该组织创建70周年的机会上前往访问,以边行走边祈祷,同心协力为主题。该协会秘书长特韦特(OlavFykseTveit)牧师3月2日向梵蒂冈新闻网简述了教宗到访的背景。
因此,教宗在第五章中鼓励众人「与邪恶博斗」(160-161号),保持「警觉」,善用祈祷和圣事的「利器」,常行爱德(162号)。在一个活动和娱乐繁多的时代,「分辨」显得格外重要。
耶稣没有责怪别人,没有说我是默西亚或我是先知;当祂治愈病人、向人们宣讲以及行奇迹时,并没有大肆宣扬。耶稣谦卑行事,接近人群。在福音的记载中,耶稣不与人群在一起时,祂就与天父同在,向天父祈祷。
用心做人,就是做一个心存敬畏、行有所止的人。这意味着为人做事要学会敬重和畏惧,要有道德底线,要有所为有所不为。孔子说: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