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彼得大教堂是罗马基督教的中心教堂,欧洲天主教徒的朝圣地与梵蒂冈罗马教宗的教廷,总面积为2.3万平方米,主体建筑高45.4米,长约211米,整栋建筑呈现出一个十字架的结构,最多可容纳近6万人同时祈祷。
佛教和基督教的创教者和圣徒都能做到为信仰而生、为信仰而死,因此能光大本教,也能随本教而万世不朽。因此中国要重建信仰,精英必须起垂范作用,正己化人,除此没有他途。 现在我们谈谈权益与义务。
但这毕竟有限,最后我向社会各界发出呼吁,请寺庙的大和尚(方丈)帮忙,向基督教的长老同仁请求援助,又发动教友们捐献,才有了今天。回忆发展的艰难过程不禁眼泪汪汪,感谢好天主及和平之后,才总算有了今天。
与基督教几位弟兄姐妹互相交流,彼此分享,查经祈祷,更使我们深受感动,从他们身上我们看到,他们对于基督是爱火炎炎,对于福传是心急如焚,这正是我们神父所需要的精神。裴明神父(张家口):圣神父已有十五年。
他们也与精神世界相通,因此,「诸圣相通功」和今生来世在精神上团结的概念,早在基督教信仰到来前,就流传于他们中间。本地化可使人们在自己的语言文化中看到和经验到真实的基督。
曾听到一位基督教牧师在讲道说过:“很多人只想做一个舒服的基督徒,只希望自己一生平安幸福,忘记了跟耶稣背十字架,及为自己和他人赎罪。”这确实值得我们深思!
关注灵魂和精神生活与关注世俗生活并不矛盾,所以基督教把“爱神”与“爱人”并列,作为“最大的诫命”。记:我注意到您对社会道德问题投入了更多的关注,并把它上升到民族的精神状态和精神追求的高度来加以分析。
与此同时,在求索过程中,我必然地要对基督教文明、中华文明等不同的文化伦理进行阅读。这一课补起来诚为不易。因为任何一种文化可以说都是博大精深。
(摘自杨钟禄牧师网站未完待续) (注:这是一位基督教牧师的文章,而天主教圣经总目为73卷,其中旧约为46卷,比基督教派的圣经多了七卷:巴路克、多俾亚传、友弟德传、玛加伯上下、智慧篇和德训篇。)
我曾参加过一次基督教的聚会,一位基督徒声泪俱下地祷告说:“主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