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少年时也渐渐失去信德。青年时加入军校成为成军人,更过着放荡不羁的生活。幸好于廿八岁时,得天主恩宠,幡然改过,脱胎换骨,俨然成为毫无保留地,奉献于主耶稣的人。
我们可能会如此专注于礼仪形式的神圣性,以至失去与基督真实临在的真正相遇”。
我们知道心灵干涸、失去喜乐所带来的影响是多么可怕、多么灾难性的,因为不但影响个人的生活,甚至影响到整个社会。玛利亚探访依撒伯时的“匆忙”(路1:39)也强调了同样的迫切性。
若是“失去与老年的慢速节奏的接触,对所有人来说,这些空间就闭合了”。教宗提到,基于这个视野,他立定每年7月的最后一个主日为祖父母节。
纳敖米这样说却也是一种“认命”的态度,认为对失去丈夫保护的外乡寡妇而言,没有可施展的未来。那个叫卢德的儿媳却不肯,教宗说,这是因为她与婆母的关系“受到了天主的降福,因此纳敖米不能要求她离开”。
如果说在这段生命中,“帮助我们和他人接近天国的信仰善工”正在失去“青春和成熟期的活力、言谈及冲力”,正是如此,“使生命的真正归向的许诺更加透明,那就是在天主的世界里,与天主同席而坐”。
教宗最后指出:“我们也有这样的危险,以儿童的方式与天主相处,将天主简化为我们使用和消费的物品,失去祂这个最美好的礼物。”(原载:梵蒂冈新闻网)
每位都会在面对自身的弱点或缺少确定性失去自己确定性而感到气馁。但最大的诱惑是把所接受的召唤视为一种特权:得了吧,不是,这个召唤不是一种特权,永远不是。我们不能说我们与别人相比是享有特权的——不是。
我们信仰基督之后,往往有逐渐失去读经读经灵修的动力,除了以上所指的生活因素之外,还有可能是与我们看待圣经的态度有关。
因为如果耶稣基督不同时是人又是天主的话,则作为桥梁的基督便失去他的定点基础,于是我们与天主沟通交往的事实便根本发生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