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指的是应该要有的行为。读经二中表明的就是思想。就是为什么要有读经一中那样的行为。因为复活后的主耶稣。在天上为我们存留了不腐坏的无瑕疵的不朽产业。虽看不到,但是仍然相信。
修女接著表示,埃迪特·施泰因在这封信中谈到,那些缄默不言的人对这种不义行为也有责任。施泰因“在1930年针对知识分子的角色发表了一场演讲,我们知道她本人就是知识分子,因为她是教师。
他们无视她的年龄,要强迫修女作出亵渎的行为,但是遍体鳞伤的依撒伯尔修女则以祈祷来回应。修女被捕后第二天,必须要与其他被逮捕的人一起坐上卡车,然后被送往墓地,在那里面对他们生命的末刻。
耶稣之所以拥有权威,是因为祂的教导和行为与生活一致。言行一致就是一个有权威之人的表达。‘这人有权威,因为他言行一致’,也就是说,他作见证。权威即从以下可看出:一致性与见证”。
由此可知,司铎在礼仪上降福那些要求他们的结合得到教会承认的同性恋者,是不合法的行为。
教宗解释道,相比之下,我们好行为的种子可能看起来很小,“但一切的善都来自于天主”,而好的行为“总是在谦卑、隐秘和往往是不可见的方式中成长”。
除此之外,法令还指出,为纪念圣若瑟,信友诵念任何经合法准予的祈祷和虔敬的行为,例如“啊!真福若瑟,我赞美你”,就可获得大赦。
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等事业单位应当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和专业精神,宣传和培育知识分子、专业技术人员、运动员等胸怀祖国、服务人民、为国争光的爱国情感和爱国行为。
在今年四旬期的开始,礼仪中再次要求我们实践圣经及基督徒传统所重视的的三项补赎行为∶祈祷、施与、斋戒,为预备自己更加善度复活节,进而体验天主的能力,正如在复活前夕所诵唱的∶「驱逐邪恶,涤除罪过,使堕落者痛心悔改
行为圣善是平信徒先知使命的有力表现。在我们这个渴望行为模范的时代,圣善的行为更能帮助人体验到主耶稣和他的爱,使人认出我们是主耶稣的大使。行为的圣善也包括我们的衣着和气质,态度和神采。